位於巴黎近郊的馬梅松堡(Château de Malmaison)曾是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第一任妻子喬瑟芬(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63-1814)的故居。1799年,新婚的拿破崙夫婦買下這棟建築。在拿破崙登基(西元1804年)搬遷至聖克盧堡之前,兩人在此共度了些年的美好歲月。
約建於1610年的馬梅松堡,從今日的裝潢很難想像在拿破崙夫婦接管之前的樣貌。最初建造者的目的,只為能舒適居住,儘管經歷幾次修建,外觀與內部依舊過時而簡陋。屋內深度更是只有十多公尺,廳室彼此接連,沒有走廊;亦無主樓梯,只有較布爾喬亞式公寓更窄的階梯;最大的牆面也只由灰磚砌成,建築外圍更是一片貧瘠。喬瑟芬早年卻獨具慧眼看中這座城堡,並以325,000法郎買下,接著聘用了年輕的佩西耶(Charles Percier, 1764 – 1838)和方丹(Pierre-François-Léonard Fontaine, 1762-1853)進行全面整建,也因此造就日後帝政式風格(Le style Empire, 1803-1821)的產生。
著迷於古典主義的佩西耶和方丹,在拿破崙夫婦的要求下,運用巧思,盡可能打破馬梅松堡固有的空間限制,重造出古帶希臘羅馬時代的磅礡氣勢。進入前廳,一眼可見四根羅馬庭柱穩穩豎立,撐起天花板上的樑。牆面的鏡子設有滑槽,推動便成了通往其他廳室的入口。黑白色方格大理石地板,貫穿位於一樓的接待室、撞球間與餐廳,製造視覺空間的擴大延伸,直至屋子兩端的廂房,一是北側的琴房(後來成了私人畫廊),一為南側的書房。拿破崙與喬瑟芬的臥房位於二樓,於北廂房搭建了兩座簡便樓梯通行。原先的結構幾乎不能承受這些工程,於是建築外牆增設了扶壁補強,並挪用馬利堡(Château de Marly)花園中的雕像,稍稍減緩其剛硬肅穆的線條。
帝政風格是拿破崙時代的文化風格指標,融合了古典時期、文藝復興等元素,霸氣與優雅並存。馬梅松堡作為拿破崙登基前的暫時居所,儘管比不上後期我們所認知的帝政式建築,然而,從細節中已可略見其不凡的野心與氣魄。
→延伸閱讀:
法國帝政時期家具風格 (Le style empire, 1804-1814) 〈上〉
法國帝政時期家具風格 (Le style empire, 1804-1814) 〈下〉

城堡外部的扶壁與雕像
扶壁上裝飾著來自馬利堡(Château de Marly)花園的雕像

【門廳】羅馬式庭柱
【門廳】

【撞球間】
【餐廳】

南側書房

北側琴房

喬瑟芬的寢室
拿破崙臥室
拿破崙臥室
(Photo Credit:Ville Imperiale & Emily&Jim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