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作者:不詳。

名稱:有黑莓子蛋糕的靜物畫,臨摹威廉‧賀達(Willem Claeszoon Heda,1594-1680)1637年的畫作《甜點》(dessert vanitas),44.5 × 69.5 cm,現收藏在華沙國家博物館

署名:右下角署名SB。

技法:油彩畫布。

年代:十九世紀。

尺寸:47 cm x 66 cm。(PA 064)

十七世紀初,荷蘭發展出早期的餐桌靜物畫,擺盤內容豐富,甚至包含當時中國進口的珍貴瓷器,用以展現畫作收藏者的財力。威廉‧賀達(Willem Claeszoon Heda, 1594-1680)與彼得‧克雷茲(Pieter Claesz, 1597-1660)卻打破陳規,發展出另一種簡潔風格,影響所及,為荷蘭哈勒(Haarlem)地區的靜物畫奠下新的傳統,荷蘭靜物畫因而多了新的光華。

兩位畫家一改之前豐盛的擺盤,把餐桌上的擺飾縮減到最少的程度,甚至擺放吃剩的食物,象徵節儉,引人思索人生無常之理,反映當時在荷蘭逐漸流行起來的清教徒生活信仰。成為新教徒的荷蘭畫家,無法再描繪聖經故事,於是轉喻聖經於日常生活中,靜物畫不再只是單純的靜物畫,經常透過杯盤狼藉,象徵人去樓空,暗喻人生無常,而應寄託來世於天堂樂園中。

在威廉‧賀達的畫作中,擺盤通常為吃剩的蛋糕,半杯葡萄酒,削皮的水果、錫盤及核桃,注重整體氛圍,以溫暖的色澤表現靜物,筆觸感性而精緻,金屬及酒杯的反光,異常生動。

威廉‧賀達,有派餅的靜物,油彩畫布,1634。

威廉‧賀達,有派餅的靜物,油彩畫布,1634。

威廉‧賀達,有煙管、酒杯與懷錶的靜物,1637,油彩畫布。

威廉‧賀達,有煙管、酒杯與懷錶的靜物,1637,油彩畫布。

彼得‧克雷茲則運用灰綠與銀色的色調,畫面顯得清冷而樸素。他的靜物畫,在構圖佈局上,擺放物品明顯變少,內容物通常為橄欖、胡桃及飲白葡萄酒用的羅馬人杯(Römer,一種約在十七世紀日耳曼地區森林玻璃作坊開始製作的酒杯,杯腳點上珠狀花飾與螺璇,名稱源自低地荷蘭語roemen,意指榮耀,後在日耳曼地區轉變成為發音類似的Römer,意指羅馬人,一直沿用至今),但晚期畫風轉變,顏色益形豐富,具有裝飾性。

彼得‧克雷茲,有白葡萄酒杯與銀杯的靜物,約1635,油彩畫布,收藏於柏林繪畫館(Gemäldegalerie)。

彼得‧克雷茲,有白葡萄酒杯與銀杯的靜物,約1635,油彩畫布,收藏於柏林繪畫館(Gemäldegalerie)。

我們這位署名SB的畫家,複製了威廉‧賀達(Willem Claeszoon Heda)現藏於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Warsaw)名為《甜點》的畫作,頗有向大師致敬的意味。在威廉‧賀達的畫作中,以簡單卻神聖的光線與擺飾,畫出白葡萄酒杯、啤酒杯、仿中國瓷器的鉛釉盤、黑莓蛋糕、核桃、綠色桌巾與湯匙。畫面中同樣瀰漫著宗教意涵,如黑莓子蛋糕,象徵瑪麗亞的童貞。這是因為摩西在曠野領受聖召時,曾見燃燒的黑莓荊棘叢,此處是取其燃燒之際,可見不而可食的異象,象徵聖母神聖而不可侵犯;至於核桃,則如一般的堅果,代表上帝的揀選,象徵聖母的貞潔與復活;傾倒的精緻銀杯,無疑便是富貴無常的表徵;至於亂性的酒,退身幕後,反映出清教徒自我克制的倫理精神。

威廉‧賀達,《甜點》,1637年。

威廉‧賀達,《甜點》,1637年。

威廉‧賀達1637年《甜點》畫作的摹作。

威廉‧賀達1637年《甜點》畫作的摹作。

推薦閱讀→ 虛空的虛空:人世無常與藝術省思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