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

作者:德國麥森(Meissen)窯
名稱:葡萄藤蔓濃縮咖啡杯。
署名:杯底藍色釉下交叉雙劍落款。
技法:白瓷彩繪。
年代:二十世紀初。
尺寸:杯高5 cm/ 托碟直徑 11 cm。(PORN 011)
關於咖啡的起源,並無可靠的證據,但在11世紀左右,非洲人們開始以水煮咖啡當成飲料。13世紀,衣索比亞入侵葉門,咖啡傳入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也不斷改良咖啡的種植與製作。到了16及17世紀,威尼斯商人和海上強權荷蘭輾轉從阿拉伯世界將咖啡引進歐洲,受到貴族喜愛,咖啡身價因而水漲船高,有了「黑色金子」之稱。十八世紀後,歐洲發現瓷器的製作方式,讓喝咖啡的文化進入新的階段。
相較之下,歐洲瓷器的誕生,並不算早。中國宋代便已有瓷器,但以歐洲標準來看的瓷器,要至元明,才算出現。馬可波羅在十三世紀,便提到了瓷器,但歐洲迷上中國瓷器,要到十六世紀航海大發現後;十七世紀時,中國瓷器外銷歐洲,可說如火如荼。這種現象,不僅在歐洲各國掀起中國風,也促使歐洲人士致力研發瓷器製作,那時出現許多上了鉛釉的陶製器皿,雖可亂真,但仍非瓷器。到了1708年,德人波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1682-1719)才找出瓷土的成分,燒製出真正的瓷器。1710年,歐洲第一座瓷窯廠麥森(Meissen)在薩克森公爵暨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August der Stark, 1670-1733)的贊助下成立,隨後,各國王室亦出資成立不同的窯廠。十八世紀,可謂歐洲瓷器百花齊放的年代,精品不斷問世,各類器皿與瑰麗的瓷器造型,推陳出新,豐富了歐人的生活。


這客德國麥森窯的濃縮咖啡杯,帶著我們進入到另一個品嚐咖啡的新世代。從這客瓷杯的底部落款來看,約是1815年到1923年麥森窯慣用的落款。在他們特有的釉下藍色交叉雙劍底部,這個時期多出了兩個突出的圓點,代表著劍柄。在這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中,我們還是可以為為這客杯子訂出個比較短的斷代。杯子的造型是麥森窯18世紀末的新古典造型,從杯把的設計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影響,也因此被稱為柏林款,正因普魯士王國當時首府所在的柏林引領著德意志民族新古典的路徑。1814年,麥森有了新的總監,引進新的技法,開發出釉下綠彩,德國藝術家阿爾諾德(Johann Samuel Arnold, 1766-1828)設計出至今仍為麥森使用的綠色葡萄藤蔓圖案,也是我們這客瓷杯的圖案。


不過,因為這是一客濃縮咖啡杯,因而藉由濃縮咖啡的歷史,可以知道這客瓷杯的生產年代。雖然1884年,義大利人莫里安多(Angelo Moriondo, 1851-1914)申請了「蒸汽操作的快速製作咖啡飲料的設備」專利,但與今天的濃縮咖啡機器仍有不同。1901年,米蘭人貝澤拉(Luigi Bezzera)對濃縮咖啡機進行系列改善。1905年,帕馮尼(Desiderio Pavoni) 買下貝澤拉的專利,開始量產這款咖啡機,自此掀起義大利濃縮咖啡的時代。到了其他國家,濃縮咖啡與牛奶結合,出現了卡布奇諾與拿鐵等不同形式的咖啡飲品。德國深受義大利文化的感染薰陶,濃縮咖啡也逐漸流行起來。麥森的這款濃縮咖啡杯與我們的四款寧芬堡濃縮咖啡杯一樣,正是二十世紀初,濃縮咖啡在德國地區流行的明證。
綠色葡萄藤蔓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