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朗爵士的【達那厄與金雨】複刻版畫

作者:提香(Tiziano Vecelli, c. 1488/90 –1576)/ 羅伯特·史特朗爵士(Sir Robert Strange, 1721-1792)

名稱:【達那厄與金雨】(Danaë and the Shower of Gold) 

署名:無。

技法:蝕刻(etching)/ 雕版直刻(engraving)。畫面印製鮮明,墨色飽和。

年代:1768。

尺寸:畫面32 x 43.5/ 紙面39 x 50 cm(P K-063)。

這件版畫以蝕刻與雕版技法複製威尼斯文藝復興藝術家提香(Tiziano Vecelli, c. 1488/90 –1576)知名的作品【達那厄與金雨】(Danaëand the Shower of Gold),由於版面按著原作方向製作,但印到紙上後,就成了左右對調的現象。這件版畫作品沒有署名,也未加上說明標題,從畫面邊緣的痕跡觀察,是以手撕開畫面,再轉貼於另外一張有浮水印的手工紙上,因而邊緣呈現不規則,且有毛邊的情形。和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版本比較,原來版面上的兩道裝飾邊框,因為手動撕開後而消失。可能是之後的收藏家考慮畫面的呈現效果,而採取的處理方式。

提香知名的作品【達那厄與金雨】最初的版本,保存在拿坡里卡波迪蒙特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i Capodimonte),又被稱為拿坡里版本

西方版畫出現後,除了藝術家的原創作品外,也因版畫的複數性格,被用來複製其他的圖像,以便交流傳播。其中,重要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就經由不同版畫家複刻流通,在十六及十七世紀時,成為不同地區與風格的交流媒介,讓新的藝術思潮得以普及與落地生根。到了十八世紀,英國繪畫展現強大的創造力,仕紳階層成為收藏的中堅份子,推動複製版畫進入新的世代。

複刻提香【達那厄與金雨】的,正是一位蘇格蘭的版畫家羅伯特·史特朗爵士(Sir Robert Strange, 1721-1792)。他是當時英國的詹姆士黨(Jacobitism),支持因光榮革命而被推翻的詹姆士二世(James II , 1633-1701)復辟,之後繼續擁立其子孫。史特朗參與1745年的起義,失敗後因為特赦,而自行流亡法國,在那向不同法國版畫家學習,繼續深造他的版畫技法。1750年,他回到倫敦,但他的詹姆士黨身份,讓他不易找到贊助人,1760年,他再次離開英國,來到義大利,讓他得以展開他複製義大利名家的計畫。提香的【達那厄與金雨】,原來的收藏家族將作品交給拿坡里王室,便是史特朗此時的結晶。1765年,他以國際知名版畫家的身份,帶著義大利的素描手稿回到倫敦,展出他的作品,準備出版自己的作品目錄。1769年,他的【繪畫作品集記述編目】(A 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a Collection of Paintings)出版,【達那厄與金雨】為其中一件版畫作品。晚年,他與當時的英國王室和解,也因此受封為爵士。

Joseph Samuel Webster所繪製的史特朗爵士(Sir Robert Strange)肖像,蘇格蘭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另一幅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達那厄與金雨】複刻版畫,原本有兩層框,加上文字說明的版本

為了追求更佳的複製效果,史特朗在版面處理上,頗費思量。除了以高超的蝕刻技法慢慢摩塑原來畫面中的各種造型與人體,亦小心掌握畫面的色階變化,畢竟在拿掉顏色後的黑白版畫,從暗部到亮部的各種階調,就成了決定畫面好壞的一個關鍵。欣賞這件【達那厄與金雨】的版畫作品,可以想像史特朗在製版時的各種細膩手法,從最輕盈細微、宛若游絲的線條到粗重的黑階立體線條,都需要極高的耐心與技巧,才能完成。

【達那厄與金雨】複刻版畫局部

提香與其作坊繪製了一系列六幅【達那厄與金雨】畫作,完成時間約在1544至1560年代間。達那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人物,她的父親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阿戈斯(Argos)城邦的國王,因聽信神諭,認為自己外孫會對其不利,遂將達那厄和保姆關在地窖(一說沒有窗戶的塔樓)中,宙斯藉機化作一陣金雨和達那厄發生關係,生下柏修斯(Perseus),就是之後取得蛇髮女妖美杜莎頭顱的傳奇青年。達那厄父親知道後,將母子關在箱中拋入大海,宙斯在海神幫助下,讓母子兩人得救,許多年後,柏修斯在一場比賽中,意外用鐵餅殺死了自己的外祖父,應驗了早先的神諭。

【達那厄與金雨】複刻版畫局部
【達那厄與金雨】複刻版畫局部

【達那厄與金雨】這幅畫作,原本設定的主角應為維納斯,從第一幅作品的愛神(之後的系列作換成女僕)來看,大概可以這樣推測。這幅畫作是為樞機亞歷山大·法內塞(Alessandro Farnese, 1520-1589)所作,他是教宗保祿三世(Paulus III, 1468-1549)的長孫,也是一位藝術收藏家及贊助者,他收藏了大量古代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品,而大多數的收藏品今天保存在拿坡里卡波迪蒙特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i Capodimonte)及國立考古博物館,包括提香這幅【達那厄與金雨】。畫中的主角一般認為是法內塞樞機的情婦,當時為法內塞繪製被譽為最後一本手抄時禱書(Farnese Hours)的插圖畫家朱利奧·克洛維奧(Giulio Clovio, 1498-1578),曾從羅馬寄給提香一幅這位情婦的畫像,而提香也持續進行繪製工作。1544年9月,一名教宗的聖座大使就寫信給法內塞,興奮表示此畫作正在繪製中,並和提香之前的【烏比諾維納斯】相比。

然而,1545年12月,特倫多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即將舉行,而畫作接近完成,法內塞樞機深恐此畫公然展示自己的戀情,人言可畏,於是要求抹去主角面部的一些個人特徵,同時也把維納斯的設定,改成了達那厄。畢竟,達那厄在歐洲中古與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法內塞樞機的同時代人眼中,象徵著財富所導致的墮落結果,甚至玷污了女性之美與美德。在之後提香的其他版本中,愛神丘比特換成女僕,或神話故事中的保姆,可能更為符合一般王室的美德教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