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這套1748年的荷蘭文插圖聖經之前,先來回顧一下聖經過去的點滴。

聖經是基督宗教的聖典,分成舊約與新約,有著一段漫長的演變歷史。從聖經的希臘文βιβλίον(biblion)來看,也說明了一段書籍的發展歷史。這個字的原意指的是「紙」或「卷軸」,可能源自今天位於黎巴嫩的一座海邊古城比布魯斯(Byblos),那是當時古代希臘世界進口製作卷軸的埃及沙草紙的中心。

因而,當時不管是biblion或byblos,指的都是當時卷軸形式的書。猶太人也以希臘文的複數τὰ βιβλία(ta biblia/ the books)稱呼他們聖典,即今日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之後,約莫在西元三世紀初,基督徒便以猶太人的聖典稱呼τὰ βιβλία,來指稱他們包含了舊約與新約書卷的聖經,到了拉丁文中,轉成了biblia,最後成為英文中的Bible。

於是,西方的文字載體——書,在基督教世界取代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後,便添上了一種神聖的意味,在相關的圖像中,亦可見到拿著書的神或先知使徒。書和聖經等同,書成了屬天訊息的載體。同時,在四世紀基督宗教的正典聖經內容逐漸確認之際,書的外貌也開始起了變化。原本的卷軸,逐漸被裁成同樣大小的紙頁,沿著一個側邊裝訂成冊,置於上下兩個厚重的封面間的抄本(codex)取代。這種抄本基本已是今日西方書籍的樣貌。

003891_01-119c7a88bd
西元九世紀初的複刻插圖手稿《洛許四福音書》(Lorsch Gospels)中的插圖:寶座上的基督,可以見到左頁的基督手持一本書。

雖然,在古羅馬時期,抄本即已出現,但卻未受重視,到了基督教逐漸不受迫害,為羅馬官方認可的四世紀時,抄本已成為書籍的基本形制。從功能上來看,抄本比較經濟,紙頁正反兩面都可書寫,同時易於攜帶及翻閱查看,也比較好收藏,不佔空間。當時基督教會的作者,也偏愛以抄本的形式記載,藉以和異教世界的卷軸區隔。最後,抄本的形式,也較卷軸適合容納插圖,不致因為捲放,導致顏料磨損剝落,這種物理性的功能,的確間接促成了插圖書籍的誕生。

在西方中古世紀,圖像原本受制於文字,甚至因為基督宗教不可雕刻偶像的戒律,而遭禁止,例如西元八、九世紀在東正教地區的破壞聖像運動,甚至波及書中的插圖。然而,圖像逐漸成為具體呈現神的話語的工具,也在基督宗教的禮拜儀式中,轉化出豐富的象徵意涵。這清楚體現在中古時期的插圖抄本之中。到了印刷術出現以後,更是結合了版畫技法,繼續為書籍內容添上圖像。

這套荷蘭文插圖聖經,便是這樣一個悠久歷史的產物。聖經原以希伯來文、亞蘭文(舊約)及希臘文(新約)寫成。在基督教會初期,聖傑羅姆(St. Jerome, c. 340-420)在教宗的鼓勵下,展開了翻譯拉丁文聖經的工作。他的譯本不僅替代了當時許多粗糙的流行拉丁文譯本,也成為之後西方教會的經典拉丁文譯本,即武加大譯本(Biblia Vulgata)。這可說是聖經地方話翻譯的最初成績。然而,直到西方中古後期與現代初期,各地區的聖經方言翻譯才開始普及。英文的全本聖經出現在十四世紀末;中古時期法國最重要的聖經(Bible Historiale)完整版,則早英文聖經約一百年;在日耳曼地區,在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 – 1546)的德文聖經(新約1522年/完整版1534年)出現前,已有十三種中古德文譯本。1466年,一本名為曼特林聖經(Mentelin Bible)的聖經問世,乃是第一本以活字印刷的德語聖經,亦是第一本被印製出來的地方話聖經。

Caravaggio44jeromeBorghese
卡拉瓦喬(Caravaggio, 1571 i– 1610)所繪製的聖傑羅姆,更是清楚體現基督教文化中書的份量。
Mentelin_Bible_Spread
曼特林聖經(Mentelin Bible),1466年。

1477年,第一本荷蘭文聖經(Delftse Bijbel)被印製出版,而完整的荷蘭文聖經,要到1526年才在安特衛普(Antwerp)出現,但這些都是轉譯自其他語言,而非從聖經原文翻譯過來的。1581年,荷蘭脫離西班牙王國,成立荷蘭共和國(1581-1795),改宗新教,推行宗教自由,當時多半依據路德的德文聖經來翻譯荷語聖經。1618/19年的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後,與會人士要求共和國的國會(States-General)推動原文聖經的翻譯,並在1637年完成出版。

Statenvertaling_title_page
荷蘭國會聖經1637年第一版插圖書名頁。

1746年,荷蘭小城霍林宣(Gorinchem)的印刷師傅戈采(Nicolaas Goetzee)取得市長授權,開始印製聖經,1748年出版,也就是我們介紹的這套聖經。一如所有荷蘭國會版的聖經,這套聖經除了舊約、先知書、新約,亦納入了經外書(Apocrypha)共四部份,但不像天主教與東正教置於舊約正典之中,而是區隔開來,單獨在新約之後,列出經外書的書卷,因為新教並不承認這些書卷為正典。另外,這個版本亦製作了一張銅版首頁插圖與題獻紋章以及十二張聖經地圖。這亦是這個版本原本的樣貌。然而,可能因為收藏或其他考量,少部分版本結合了豐富的插圖,而這些插圖來自1728年的海牙《插圖聖經》(Figures de la Bible)。

DSC01349-1
荷蘭畫家雅各‧德‧維特(Jacob de Wit, 1695 – 1754)為1748年版的荷蘭國會聖經製作的首頁全頁插圖,勾勒出舊約中一些重要的人物與場景。
DSC01350-1
1748年國會聖經書名頁與小幅開光插圖。
DSC01351-1
1748年荷蘭文國會聖經的題獻紋章插圖。

這個被稱為《海牙插圖聖經》的聖經插圖,僅以插圖呈現聖經故事,沒有聖經文本,書中連書名頁,共有215張大開尺幅(43 x 28 cm)的插圖,其中跨頁的插圖29張(43 x 56 cm)。每張插圖的說明部分,包含六種文字,舊約部分:希伯來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與荷蘭文;新約部分:希臘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與荷蘭文。這種大型開本或大幅聖經插圖的版本,是在滿足當時的市場需求,除了部分完整裝訂成冊的版本外,插圖多半是拆開來零售,供信徒或教會的需求來選取適合的圖像。十七世紀時,阿姆斯特丹的版畫師傅、製圖師與出版商費雪(Claes Janszoon Visscher, 1587 – 1652)在其眾多的出版品外,亦以銅版印製了一套聖經插圖。1652年,他兒子費雪一世(Nicolaes Visscher I, 1618-1679)在他死後繼續這個出版計畫,直到1680年才完成。期間,一共印製了跨頁的插圖130張左右(約60 x 48 cm),然而,至今已難見到完整的版本。

588_10
費雪插圖聖經中的插圖亦被使用在其他聖經版本中,圖為1686年的一套荷蘭國會聖經,使用了費雪的插圖,並上彩的版本。圖為施洗者約翰的頭被帶至希律面前。

《海牙插圖聖經》在形式與尺寸上,有著費雪插圖聖經的影子。製作者傑拉德‧胡特(Gerard Hoet,  1648 – 1733)為荷蘭黃金時期的畫家與版畫家,一生周遊荷蘭與德法各地,為各地王宮貴族作畫,因而也結識了許多藝術家。1715年,他回到海牙定居,在兼差作藝術商人之外,便是結合了荷蘭與法國當時的藝術家與版畫家三十餘人,許多人是胡特的學生,共同製作了這套《海牙插圖聖經》。和他合作的主要夥伴霍布拉肯(Arnold Houbraken, 1660 – 1719),雖然也是一名畫家,但讓他傳世的卻是1719年出版關於荷蘭黃金時期藝術家的著作:《荷蘭畫家的大舞台》(De groote schouburgh der Nederlantsche konstschilders en schilderessen)。

《海牙插圖聖經》的部分插圖

儘管基督新教並不認同圖像,但在荷蘭地區,關於聖經的圖像,依然四處可見。大畫家林布蘭特(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留下不少聖經的圖像,同時,各種尺寸的插圖聖經亦不斷在市場上出現,看來,荷蘭新教地區對聖經圖像仍有一定的包容力。《海牙插圖聖經》便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見證。

DSC02964-1
1748年的荷蘭文插圖聖經。
DSC02969-1
插圖聖經裝幀蝴蝶頁的大理石紋紙。

名稱:《聖經》(Bybel, dat is, de Gansche H. Schrift, Vervattende alle de Kanonyke Boeken des Ouden en Nieuwen Testaments. Door last van de Hoog-Mogende Heeren Staten Generaal Der Vereenigde Nederlanden),四部份裝幀成兩冊。ff. [3], pp. viii, 19, ff. [1], 342, [2], 151; [2], 172, [2], 77。含首頁全頁插圖1張,書名頁小插圖1張,題獻紋章插圖1張,12張折頁聖經歷史地圖,194張全頁(跨頁27張)插圖(出自:1728年的海牙《插圖聖經》)。
署名:Gorincem, Nicolaas Goetzee。
技法:活字印刷,銅版插圖製作。燙金花飾染色牛皮裝幀,三側書緣壓花燙金,大理石紋蝴蝶頁。裝幀雖有磨損,書況仍佳。
年代:1748。
尺寸:43 x 28 cm(BO 57)。

DSC02968-1
十八世紀燙金花飾染色牛皮裝幀。
DSC02976-1
我們這套插圖聖經的書緣壓花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