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十九世紀,歐洲的植物圖鑑製作,跨入了新的世代,隨著歐洲強權的殖民活動不斷擴張,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大量湧入王室貴族與城市顯貴的溫室之中,改變了之前幾世紀歐洲植物圖鑑的內容與風貌,加上新的石版技法與其他版畫技法的精進,大型精美的圖鑑成了新的藝術藏品。
《六蕊植物圖鑑,石蒜科與百合科植物》(A Selection of Hexandrian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Natural Orders Amaryllidae and Liliacae)便是其中的翹楚,見證了一個新的世代的崛起。這套圖鑑的作者普里西拉‧蘇珊‧伯里(Priscilla Susan Bury, 1799-1872)是位業餘植物學家,出生在英國的利物浦,家境富裕,嫁給當時英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愛德華‧伯里(Edward Bury, 1794-1858)。她偏愛石蒜科與百合科的六蕊植物,流連當地的植物園,以水彩繪製了各式相關植物,後和業餘植物學家威廉‧羅斯科(William Roscoe, 1753-1831)合作,1831-1834年間,出版了《六蕊植物圖鑑》,當時預約訂購的人數只有79人,或許有鑑市場考量,未繼續製作,書中僅收錄了五十張植物圖錄蘇珊‧伯里委任倫敦的羅伯特‧哈維爾(Robert Havell, 1793-1878)製作圖版,他是美國鳥類與自然學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 1785-1851)知名的《美國鳥類圖鑑》(Birds of America)的主要製版師傅,同名的父親接下奧杜邦的委託,自知無法獨力完成這項圖鑑出版的壯舉,遂請自己才華出眾的兒子協力製作,今日才能見到這套世界最大與最昂貴的鳥類圖鑑。
哈維爾運用粉末腐蝕法製作這套花卉圖鑑,忠實傳達了伯里女士優美的水彩神韻,細膩出色的手繪上彩更為各類植物添上美麗的色調,在當時可謂是走在時代前端的表現方式。這套圖鑑當時製作數量可能並未超過80套,更形稀少珍貴。

天竺錫蘭粉紅花香殊蘭局部圖。
這套被譽為十九世紀英國最出色植物學圖鑑之一《六蕊植物圖鑑》和十九世紀當時精美的圖鑑書籍一樣,繼承了西洋歷史悠久的書籍插圖傳統。西方手繪上彩傳統由來已久,中古時期的手稿書籍,便可見到精美的彩色插圖,隨著時代演變,版畫作坊中往往有單獨的上彩部門,例如古地圖的製作,便缺不了這類手繪作坊。但由於上彩的精粗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決定印品的好壞,再加上各個時代有其獨特的上彩方式與顏料,因此為了區分當時或後代上彩,而有原始手繪上彩(original colour)及後人手繪上彩(late colour)之分。

鰲蟹石蒜局部圖。
而哈維爾採用的粉末腐蝕法,不僅開創銅版技法的新紀元,與直刻、蝕刻並列為銅版的代表技法。今日的版畫世界也由於粉末腐蝕法的存在,呈現出多變的藝術風貌。這一技法的發明人為法人勒普宏斯(Jean Baptiste Le Prince, 1734-1781),他試著在蝕刻線條中造成面狀的色調效果。為了達成這種效果,他在特製的箱子中撒上瀝青細粉,然後讓瀝青細粉在箱中飄揚起來,待粉末落下之際,將已先完成腐蝕的銅版畫面插入箱中,承接粉末。這些粉末會均勻密佈版上,在繼續以火加溫後,變成透明泡末附著於銅版上,這些泡沫具有防腐性,但其間的空隙可繼續容納腐蝕劑。在印製時,泡沫部份形成細小的白點,而其週遭被腐蝕的部份則承載油墨,形成塊狀的色調。十八世紀時,由於西班牙的大畫家哥雅(Francisco Jose de Goya, 1746-1828)運用粉末腐蝕法創作出動人的版畫藝術傑作,開發了粉末腐蝕法的表現能力。

《六蕊植物圖鑑》一開頭就以東方國度的帝王來形容七星文殊蘭,其外型壯碩,頗具帝王之姿。1819年,植物學家凱瑞(Dr. Carey)自今西孟加拉的希倫波(Serampore)地區引進七星文殊蘭。這株植物一個花苞通常含有二十到三十朵花朵與花蕾,開花前,便垂墜於花梗處,線條狀的花絲呈粉紅色或深紅色,細長的花藥則是橘黃色。開花後,細長的花藥高出白色的花瓣,但花柱較花絲矮小,玲瓏的柱頭為深紅色。
作者:Bury, Priscilla Susan (1799-1872)
名稱:七星文殊蘭(Crinum Declinatum),出自:《六蕊植物圖鑑》(A Selection of Hexandrian Plants)。
署名:Drawn by Mts.E. Bury/ Engraved, printed & coloured by R. Havell。
技法:粉末腐蝕銅版,手工上彩。
年代:1831-1834。
尺寸:48×64 cm。(P D-F-07)

天竺錫蘭粉紅花香殊蘭(Crinum Hybridum/ Pedunculatum & Zeylanicum)是精巧的混合品種,繼承了石蒜植物體系的優雅身姿。母株粉紅花香殊蘭的花朵,結合天竺與錫蘭品種的色調,白中透紅,可說兼具兩者的美麗,一如遺傳父母優秀基因的孩子。
作者:Bury, Priscilla Susan (1799-1872)
名稱:天竺錫蘭粉紅花香殊蘭(Crinum Hybridum/ Pedunculatum & Zeylanicum),出自:《六蕊植物圖鑑》(A Selection of Hexandrian Plants)。
署名:Drawn by Mts.E. Bury/ Engraved, printed & coloured by R. Havell。
技法:粉末腐蝕銅版,手工上彩。
年代:1831-1834。
尺寸:48×64 cm。(P D-F09)

來自西印度的鰲蟹石蒜,在《六蕊植物圖鑑》中,被形容成外表優雅,其花純白,和環繞周身的深綠色葉子互相呼應,而散發出來的香味,濃郁宜人。鰲蟹石蒜一般呈十到十二朵花排列的繖狀花序,花苞幾乎掩蓋短小的花梗,花瓣約長十五公分,花柱深綠色,柱頭具有黏性,花藥含大量黃色花粉,當散落在白色花瓣時,彷彿金粉灑落在皎潔的銀盤上。綠色花苞夾雜白色,花苞片略帶咖啡色調,葉子長約七、八十公分、寬約十二至十五公分,花莖粗大,自葉叢中挺拔而出。
使用的不是瀝青粉喔,是松香粉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您的提醒!處理粉末腐蝕法的那層細粉,有不同的成分,樹脂與松香都可使用,過去許多版畫家,也大量使用瀝青粉的。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