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票選為全世界最浪漫的蜜月勝地之一的大溪地(Tahiti),號稱天堂的夢幻國度,自1880年被劃為法國屬地後,直到今日,仍為法國所有。大溪地是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中最大的一個群島,也是首府帕比堤(Papeete)的所在地。在玻里尼西亞群島118個島嶼中,波拉波拉、茉莉亞和大溪地這3座渡假島最為著名,因爲大溪地的名聲最響,最後成了整個群島的代名詞。

白色的沙灘、綠松石色的潟湖、色彩繽紛的熱帶花卉、古火山運動躍出的雲彩、陡峭的岩石山丘和蒼翠的山谷,大溪地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此地享受美景、食物與大溪地人們的熱情奔放。這樣的魅力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吸引著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 1848-1903)來到此地。他曾經寫道:「我的決心逐漸堅定—-永遠住在玻里尼西亞群島上。這樣,我將可在和平與自由中度過餘生,不必煩惱明天,也擺脫和那群白癡永無止盡的搏鬥。」

Paul_Gauguin_-_Deux_Tahitiennes

《兩個大溪地女人》(Two Tahitian Women),1899。

高更生於1848年,父親是激進的新聞記者,母親則是卓越的社會主義者的女兒。1849年「反君主制」軍事政變失敗後,舉家離開法國。父親帶著全家人前往祕魯尋找新生活,旅途中,父親因心臟病過世,留下幼嫩的高更與母親、姊姊生活在原始自在的祕魯,直到七歲才返回法國生活。高更未曾接受過學院訓練,在成為股票交易員的時候,開始收藏藝術品,同時創作,並入選沙龍展,其技藝獲得肯定,自此毅然離開安穩的工作,展開藝術家的人生。

352L15006_XXXXX

2015年蘇富比拍賣以650萬英鎊成交。《靜物與芒果》(NATURE MORTE AUX MANGOS),1891-1896。

高更似乎自小就與漂泊、不停遷移特別有緣。從祕魯、法國,接著加入海軍,足跡遍佈南美、地中海和北歐,之後又駐足法國西部的布列塔尼、西印度群島的馬丁尼克,並在南法的亞爾(Arles)短暫停留,足跡亦到過越南和中國海南島之間的東京(Tonkin)地區及非洲的馬達加斯加。高更後來選擇了偏離「文明世界」的南太平洋大溪地,最後在馬貴斯群島(Marquesas Islands)逝去。

Fête_Gloanec_-1888

《葛羅奈克的饗宴》(Feast Gloanec),1888。

高更早期的作品受到印象派畫風影響,中期後開始大轉變,注重內心感受,趨向原始的風格,用色和線條都較為粗獷,作品中往往具象徵性的意味。像是《葛羅奈克的饗宴》(Feast Gloanec),大膽的將食物與花朵切出畫面,桌緣擺放了一把金盞草花束,一張布列塔尼的圓餅與散置在桌面的水果;食物並不豐盛,卻足以成為視覺的饗宴。畫面呈現大塊的色面,幾乎被濃豔的朱紅色覆蓋,此後,這鮮橘大紅色彩就成為高更的色彩印記。

1891年,經過六十三天的海上航行,經過莫里亞島(Morea)後,大溪地就在眼前出現。高更展開繪畫生涯中一段特殊獨且蠻荒狂野的色彩時期。大量的紅黃藍三原色出現在畫中,充滿原始的生命力。這段在島上與當地土著一起生活的時期,他企圖尋找自己心中原始的感受,留下不少令人讚賞的作品,同時,也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小品留世,讓人得以從不同的角度,窺見高更大溪地的閒居歲月。

Agostini_-_Tahiti_plate_page_0080

高更在大溪地的家,1896年。(圖片出處)

1900年左右,高更舉辦了一個宴會,特地為此宴會畫了11張菜單。此晚的餐飲結合了法國與大溪地的特色,前菜foutimaises assorties是一個組合字,源自foutaises,意思是愚蠢的事情;主菜包括以大溪地方式烹飪的野豬、雞肉伴椰子醬汁、烤牛肉。同時亦如正式的法國餐飲,總會搭配餐酒,高更便從殖民地窖中選擇了酒與食物呼應,最後以甜點做結束。

menu1

高更的大溪地菜單,近日在拍賣行看到蹤跡。(圖片出處)

這11張菜單,不只在介紹菜色,也是為了愉悅賓客。在翻閱菜單時,不同文化的對話與趣事,在餐桌上紛紛展開。其中一張菜單的焦點在大溪地女人與英國女人的對話,「妳是布列塔尼人?」「不,我是大溪地人。」1888年,高更居住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此地對高更而言,宛如一片淨土,還未被混亂、摩登的現代生活所侵擾,也許,因此讓他更加喜愛大溪地的簡單生活。在這裡,他讓兩個不同文化的女人相遇。

menu2

高更的大溪地菜單之一,描繪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烏鴉與狐狸」。(圖片出處)

另一張菜單,描繪的是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寓言故事「烏鴉與狐狸」,講述奉承的危險。一隻烏鴉駐足在樹枝上,口中含著一小塊美味起司,狐狸讚賞鳥兒美麗的身影,同時感嘆道,是否歌聲與他的羽絨一樣動人?烏鴉被狐狸的話語所激動,打開嘴巴準備獻唱,這時起司也就此滾落到地面,瞬間成為狐狸的肚中糧食。

高更在大溪地的日常飲食,並不總是豪華盛宴,在日記裡描述的是簡單的青菜、魚肉和水果。在這裡,他學習到金錢並不代表一切,順其自然享用隨手可得的在地食材。他也記載了一場豐盛的婚禮宴席,菜餚包含烤豬、鮮魚、香蕉、番石榴和芋頭,這裡沒有歐洲生活中熟悉的花俏糕點或是複雜的配菜,而是享用單純食物的美好。

高更博物館

大溪地高更博物館,雖館內所藏皆為複製品,在大溪地親炙高更的創作靈感,仍有其特殊之處。(圖片出處)

今日的大溪地仍以其大自然的供給,豐富的海鮮和熱帶水果聞名。擁有世界一流的烹飪,將南太平洋和法國對美食的影響力融會貫通,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大溪地島飲食文化。這裡要介紹的特色美食是生魚沙拉(Poisson Cru, or E’ia Ota)。生魚沙拉是生魚拌的沙拉,被視為大溪地的國菜。不需要醃漬很長時間,只要表面蛋白起了變化,裡面還都是生的,加入椰奶後,口感十分特別。當地把椰奶作為食材的菜色有很多,這是其中之一。這道菜與南美祕魯的清檬漬生魚沙拉(Ceviche)頗相似,但大溪地生魚沙拉不需要長時間醃漬。

生魚沙拉

生魚沙拉被視為大溪地的國菜。(圖片出處)

材料:

半公斤的鮮魚 — 壽司等級的魚、黃鰭金槍魚、大比目魚、紅鯛魚皆可。

4杯冰水

2湯匙鹽

1杯青檸檬汁

1杯椰子奶(新鮮的最好)

黑胡椒

沙拉材料(可自行調整):

1根胡蘿蔔,去皮磨碎。

170公克黃瓜,切塊。

1/3杯蔥,切碎。

一顆番茄,去籽切塊後,以紗布擠出多餘水分。

未加味天然耶子碎片。

步驟:

  1. 將魚肉切小塊,放入冰水中加入鹽巴調味(如果水不夠冰,加入一些小冰塊),放置20分鐘。同時擠出青檸檬汁。
  2. 將魚從水中取出,浸泡在青檸檬汁中約15-30分鐘。
  3. 浸泡到魚肉的四周呈透明,中心為粉紅色澤時,將魚肉取出,放置在蔬菜沙拉中(可參考上列食材,或自行選擇喜愛的蔬菜),與椰子奶汁攪拌,搭配適量的鹽與胡椒。
  4. 調味後的沙拉,放置冰箱15-30分鐘,使之入味。
  5. 食用時可搭配椰子飯,讓你更有飽足感。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