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0.-

作者:Jean de La Fontaine
名稱:【寓言集】(Fables de La Fontaine Illustrées par J. J. Grandville. Nouvelle edition. )
署名:Paris, H. Fournier Ainé。
技法:二冊,冊1含硬木木刻插圖書名頁, XXVIII, 292頁;312頁。全書共有120幅硬木木刻全頁插圖,各個寓言內文飾有正文前後幾何花飾圖案。牛皮半精裝,浪漫主義燙金花飾書脊,前後書封紅褐色雲紋紙包覆,皆有燙金壓花。新版與第一版皆為同一年出版。
年代:1838。
尺寸:22 x 14 cm(BO 56)。
尚·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生於法國中部埃納省的蒂埃利堡(Château-Thierry),父親為政府官員。曾習法律、神學,但最後決心成為作家。1652年至1671年,繼承父業,在家鄉擔任水澤與森林的管理人。1664年出版《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內容取材自薄伽丘、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阿里奧斯托(Ariost)等人,雖然文筆高雅,但淫穢的場面不少,被時人評為有傷風化。至於讓他聲名大噪的《拉封丹寓言》(Fables),初版於1668年面世,成了他之後的一份志業,不斷撰寫下去,直至逝世,共十二卷239則。《拉封丹寓言》裡頭的故事並非拉封丹自編,主要來自古希臘的伊索、古羅馬的寓言家費德魯斯(Phaedrus),以及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書》,亦涵蓋了歐洲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民間故事。不過,拉封丹化陳舊為新鮮,將寓言這傳統體裁推至一個新高度。他的詩風靈活,詞彙豐富,格律多變,擅長以動物喻人,諷刺勢利小人和達官貴人的嘴臉。這十二卷寓言集,兒童、成人皆喜愛,除了一般文本出版外,亦接連有知名的插畫家為之作畫代言。葛宏德維(Grandville, 1803-1847)的版本,便是其中知名的一種。


葛宏德維,本名尚‧傑拉德(Jean Ignace Isidore Gérard ),一般以其ˇ筆名葛宏德維稱呼他。他是十九世紀法國重要的插圖畫家與漫畫家。他出生在法國東北部南錫(Nancy)的藝術世家。葛宏德維乃是他祖父母在專業舞台上演出的藝名。他的父親是位袖珍畫畫家,開啟他繪圖的一生。二十一歲時,他來到巴黎,很快便出版了一系列的石版作品,直到1829年的【變形的日子】(Les Métamorphoses du jour),他才受人矚目。這七十張組圖的作品將動物的頭與人的身體結合,展現一齣人間喜劇,人類的特性透過結合動物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葛宏德維在這個時刻的法國崛起,有其時代背景。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後,大眾圖像的出版再度活躍起來。構成大眾圖像內涵的一個重要成份,應屬風俗諷刺版畫。法國大革命後,統治階級建立起來的道德標準與美學理論,受到無情的抨擊,尖銳的階級對立及社會衝突,中庸之道不復可見,風俗諷刺版畫在此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這類作品運用誇張的筆觸,攻訐貶損對手,一方面達成攻擊的目的,一方面藉著煽情失真的畫面引起群眾的情緒,獲取他們的認同。革命份子也承認諷刺漫畫為蠱惑人心最有力的工具。到了1815年,歐洲的復辟勢力重建舊有的專制體制,革命時期流行的諷刺版畫面臨到官方檢查制度,暫時消聲匿跡。七月革命後,法國新的政體允諾言論自由,諷刺版畫重新活躍起來。法國許多諷刺漫畫大師,都在此際躍上歷史舞台。



葛宏德維在這種諷刺漫畫的表現有其過人之處,那時著名的畫報,如「諷刺畫報」(La Caricature)、「剪影」(La Silhouette)、「藝術家」(L’Artiste)等,都爭相與他合作,而他也以其充滿幽默的諷刺手法抨擊當時的政治社會,可謂名震一時。可惜好景不常,到了1835年,風向改變,漫畫檢查制度更趨嚴厲,葛宏維德只好完全投入書籍插圖這個領域中,為許多經典作品繪製插圖,如【唐吉訶德】、【小人國遊記】、【魯賓遜漂流記】等,當然還有拉封丹這部膾炙人口,易於以圖像表現的【寓言集】。一如他在諷刺漫畫中的成就,他在插圖書籍中,仍以其荒謬誇張的筆法,精確捕捉各個角色的特性,創意豐富驚人,其中的幽默,溫和精緻,帶有發人深省的哲思。在《寓言集》的插圖中,透過其中120幅插圖,正好可以一覽這位傑出插畫家過人的藝術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