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 1621 – 1695)是十七世紀法國知名的詩人,生活在法王路易十四的「黃金時代」,一生中寫過牧歌、頌歌、故事詩、喜劇和小說等,但都沒有產生什麼影響。惟一給他帶來了文學聲譽,奠定了他在後世的經典作家地位的作品,是他的《寓言詩》(共12卷,約240首),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十七世紀的法國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和上自皇親國戚、下至漁人樵夫的現實社會圖像,也把寓言這種古老的文體,推向一個嶄新的藝術高峰。他因此被後人譽為「法國的荷馬」。

拉封丹出在法國香檳地區,父親是公務員,負責管理當地的森林和河道,幼年時,經常跟著父親去森林散步、嬉耍,從小熱愛和熟悉池塘、草地、森林及各種小動物,奠下他後來寫作寓言詩的伏筆。拉封丹原想成為教士或律師,中學畢業後,進入巴黎一所神學院學習,後又改學法律,獲得過巴黎最高法院律師頭銜。但拉封丹不喜歡俗氣的巴黎城市生活,而更愛自己家鄉的森林、草地和河流。不久,他回到了家鄉,與森林、溪流和飛禽走獸為鄰,以荷馬、維吉爾、賀拉斯、薄伽丘、拉伯雷等詩人和文學家為友,開始了自己的作家生涯。

他的生活,讓他對弱勢團體和下層人民的艱辛與無奈感同身受,激發了自己的創作潛力。這一時期他創作和出版了《故事詩》第一、二、三集(1665-1671)和《寓言詩》第一至六卷(1668)等作品。《故事詩》雖然文筆高雅,但淫穢的場面不少,被時人評為有傷風化,沒有給人們太多的好感,但他的《寓言詩》卻使他一舉成名。之後的文學史更推譽他的《寓言詩》不僅標示著法國自此擁有自己的兒童詩歌,也成為世界的文學遺產。不過,巴黎上流社會中的許多人對拉封丹存有戒心,認為他的作品都過於自由和世俗化,帶有異端和反叛傾向,無論內容、形式和修辭,都與正統、典雅的古典主義格格不入。所以,拉封丹直到1684年才成為法蘭西院士。

《故事集》中充滿情色想像的場景。

《故事集》中充滿情色想像的場景。

拉封丹的《故事詩》出版後,在當時並未獲得重視,但到了十八世紀,因社會文化風氣轉變,情色的想像成為流行,而逐漸普及起來,精美的插畫版本也相應而生。1795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Didot)終於出版因為法國大革命而推遲的插圖版本,二十張插圖中有多幅法國大畫家佛那宮納(J. H. Fragonard, 1732~1806)製作的圖稿,被譽為十八世紀法國插圖書籍中的里程碑。只是,這個版本原先計畫出版八十張插圖,並未全部問世。1874年,法國里昂的出版家蕭林(M. N. Scheuring)繼續這項壯舉,請藝術家莫奇耶(Louis Monziès, 1849-1930)等重刻十八世紀,包括佛那宮納等畫家,原為製作《故事詩》插圖版的圖稿,再次製作出這個精美的版本。莫奇耶為法國曼斯城(Mans)美術館館長,除了重刻圖稿外,也添上許多精美的章節首頁與末頁插圖,全書以仿宣紙(China)印製,雙色套印。

本書配上英國大裝幀師蔡斯朵夫(Joseph Zaehnsdorf, 1816-1886)的精美裝幀。蔡斯朵夫原為匈牙利人,1842年,在英國成立自己的裝幀作坊,結合了傳統與創新,成為當時歐洲最著名的裝幀作坊。

蔡斯朵夫(Joseph Zaehnsdorf)紅棕色摩洛哥山羊皮精裝的拉封丹《故事集》。

蔡斯朵夫(Joseph Zaehnsdorf)紅棕色摩洛哥山羊皮精裝的拉封丹《故事集》。

作者:Jean de La Fontaine (1621 – 1695)

名稱:《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 2 vols. Lyon, Scheuring, 1874-75. Large in 8 (22 x 14 cm). with 2 etched titel pages, 2 etched portraits & many etched vign. and 40 etchings after Fragonard, Lancret etc., made by Monziès, Lemaire and other. vol. 1, VII, 226 pp.; vol. 2, 272 pp., red maroquin binding by Zaehnsdorf (sign.); fine copy. Vicaire IV, 918. -on China; vol. numbered 18. Exlibris Isaac Currie。

署名:Lyon, Scheuring。

技法:蔡斯朵夫(Joseph Zaehnsdorf)紅棕色摩洛哥山羊皮精裝,書背花飾燙金,三側書緣燙金。40張全頁銅版蝕刻插圖,蝴蝶頁貼有Isaac Currie的藏書票。限量版本,第一冊編號:18。

年代:1874-75

尺寸:22 x 14 cm。(BO-03)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