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的建築風格多樣,從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布魯塞爾大廣場上,便可見到中古哥德式、巴洛克及路易十四等風格,而在歐盟機構所在的地區,後現代主義建築林立。
然而,在繁忙的路伊絲大道(Avenue Louise)旁的一條安靜的街道上,矗立著一棟改變了建築史的建築。1893年,比利時的建築師維克多·奧塔(Victor Horta, 1861-1947)以一種全新的風格為塔塞爾教授(Emile Tassel)興建了一棟宅邸,即現在同樣成為世界遺產的塔塞爾公館(Hotel Tassel)。這棟住宅彷彿由石頭、玻璃與鋼鐵構成的樂曲一般,如同雕塑,而不像一棟建築,現在看來,依然如同百年多前那般前衛。這在當時造成轟動,沒人見過這種建築表現方式,如水般流動,深具未來派的意象,雖然在裝飾藝術中已經出現,但在建築中卻是首創。奧塔這種建築上的美學表現,以及徹底打破了材料和裝潢的使用方式,樹立了新藝術(art nouveau)建築的典範。
接下來二十年,新藝術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在布魯塞爾各區冒出。許多仍由奧塔設計,但不少建築師亦很快跟上奧塔的腳步。這股風潮逐步波及歐洲各地與美洲,但布魯塞爾仍是這種新風格的最佳展示地點,漫步街頭,可以見到許多精雕細琢的新藝術建築。儘管過去百年的變遷,比利時的首府仍然保有上千棟新藝術建築。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新藝術風格劃下了句點,不管在布魯塞爾,還是其他地區。對陷入戰火中的歐洲來說,新藝術的裝飾美學過度豐富,現實上說來,也特別昂貴。到了1920與1930年代,一種新的社會氣氛浮現,維克多·奧塔為了迎合這種時代精神,走向裝飾藝術(art deco),簡潔流線的設計與前期的繁複,形成了一種戲劇性的對比,然而,美麗依然。一如他的新藝術建築,奧塔的新風格再次激發其他建築的靈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復原中,新藝術與裝飾藝術建築雖不再是流行時尚,許多美麗的建築遭到拆毀,但當時的城市規劃,依然無法一次抹除奧塔所留下的豐富遺產。
今天,布魯塞爾仍是新藝術與裝飾藝術的故鄉。不過,由於這些建築多半位於住宅區,而不是位在觀光景點的路線上,並不容易找到。布魯塞爾市府當局現在明白這些建築乃是珍貴的遺產,在旅遊服務中心,已可索取導覽地圖,造訪這兩種風格的主要標的。今年十月,布魯塞爾市府還進一步推出新藝術與裝飾藝術雙年展(art nouveau and art deco biennial),在四周時間中,開放八十間私人宅邸給公眾參觀,每星期二十間。喜歡新藝術與裝飾藝術建築的朋友,或是特別想要參觀私人住宅與房間的人,這倒是一個別緻的機會,相信會趣味橫生。
進入一般外人無法參觀的民宅的學校,的確是種難得的經驗,但在布魯塞爾仍有許多可以全年參觀的新藝術與裝飾藝術建築。位於比利時那位建築先驅故居與工作室的奧塔博物館(Horta Museum),便是不可不訪的聖地。這間建於1898年的建築,外觀與內部都令人讚嘆。建築內部,典藏著奧塔與其同時代者設計的家具與藝品,一如其他奧塔的建築,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其他的新藝術建築,亦被賦予新的用途。如1898年,由保羅‧頌特諾伊(Paul Saintenoy, 1862 – 1952)設計的老英格蘭(Old England)百貨公司,現在成了樂器博物館。奧塔所建的沃奎茲倉庫(Waucquez Warehouse),原本用來展示家具,現在則是漫畫藝術美術館(Comics Art Museum),為漫畫愛好者的天地。
在比利時迷人的伊克塞爾區(Ixelles),還會見到許多新藝術的民宅建築,尤其是保羅‧韓卡(Paul Hankar, 1859 – 1901)的作品。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他的成就應該不會在奧塔之下。強伯拉尼公館(Ciamberlani House)是他著名的作品,1897年建成,外牆上的彩繪讓人著迷,建築的結構亦細緻大膽。伊克塞爾區亦是裝飾藝術建築的寶庫,其中的地標便是今天的弗拉奇文化中心(Flagey),亦是約會與美食的天堂。
如果要徹底體驗裝飾藝術,那便不能錯過凡‧布倫博物館(Van Buuren Museum)。這座位於布魯塞爾郊區的鄉間別墅,原是銀行家凡‧布倫(David van Buuren, 1886-1955)的故居,他熱愛藝術,委託建築師哥維特斯(Leon Govaerts)與凡‧維倫貝格(Alexis Van Vaerenbergh)設計這座別墅,簡潔的磚造結構與花園呼應對比,而典雅寧靜的內部,點綴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裝飾藝術家具,以及凡‧布倫與妻子的藝術收藏。
從外表上來看,新藝術與裝飾藝術可說風格截然對立,新藝術在裝飾細節上不宜餘力,裝飾藝術彷彿挪去各種裝飾。然而,深入之後,我們可以見到專注這兩種風格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在設計與打造作品上,皆大費心思,在技術上亦是一絲不苟。這些建築賞心悅目,但同樣在居住功能上,以人為本,展現建築與空間設計的精神與典範。這兩種風格對立互補的建築,在偌大的布魯塞爾中,並不容易被發現,雖然有導覽地圖,但往往在路過之際,難以一下認出來。下次走在布魯塞爾城中,看過尿尿小童,逛完大廣場周遭,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去尋覓這些隱身在這座城裡各個角落的新藝術與裝飾藝術建築,倒是有種尋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