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的咖啡館是一家一家的開,隨著文青人潮與日俱增,兩者間似乎相輔相成的成長。十年前,喝咖啡,有個空間閒聊,似乎是一件別緻的事,定是與友人、情人有約會,或是商談重要的公事;今天,台灣民眾彷彿咖啡上癮似的,在「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的小確幸席捲下,咖啡隨手可得,每天流浪在不同的咖啡館,敲鍵盤、寫功課、辦公的人們,讓進出咖啡館成了一件稀鬆平常的事,甚至彷彿是自己的生活要件之一。
回溯歐洲文藝思潮狂瀾興起之際,正是咖啡館發酵的時刻,距今一百多年前,未成名的作家、劇作家、畫家、社會改革者、藝術愛好者聚在咖啡館,談天說地,甚至將這樣的氛圍寫進他們的作品中,或是將作品呈現給咖啡館的顧客。1899年,畢卡索(Pablo Picasso)十七歲時,開始頻繁進出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四隻貓(Els Quatre Gats)咖啡館,並在這裡舉辦人生中第一次個人畫展。畢卡索也為咖啡館畫了一張海報,當成菜單封面。
四隻貓咖啡館深受諸多藝文愛好者青睞,像是畫家暨詩人胡西諾(Santiago Rusiñol)、雕塑家胡利奧·岡薩雷茲(Julio González)、作曲家以撒·阿爾班尼士(Isaac Albéniz)、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等,他們遺留下來的波西米亞藝術精神,在今日仍營運的咖啡館中,依稀可見。
隨後,畢卡索到法國巴黎發展,定居在藝術家群聚的蒙帕納斯區,他和一票友人繼續在咖啡館談天說地,講論心中所得。當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四家咖啡館:多摩(Le Dôme),昔日的藝術家能以一法郎,在這享用土魯斯香腸與一盤馬鈴薯,今日這裡則成了頂尖的海鮮料理餐廳;圓頂(La Coupole),充滿了大量新藝術裝飾,部分由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și)和馬諦斯(Henri Matisse)創作;至於圓亭(La Rotonde),則以紅色長凳沙發和流蘇立燈呈現老舊時光的美好氛圍;菁英(Le Select),同樣有著新藝術裝飾的燈盞和鏡子組合成的壁面。今日,這四家咖啡館的顧客,除了當地人,還多了許多前來朝聖的觀光客。
畢卡索在不同的咖啡館中,都留下駐足的痕跡,不論是畫作、畫展,都可看見飲食與他藝術創作並行之處。然而,畢卡索家裡不開伙嗎?文章結尾,我們挑出畢卡索本人於1964年提供給美國Vogue雜誌的食物專欄作家娜妮塔‧里昂(Ninette Lyon)兩道個人食譜,您可試試看不在咖啡館的畢卡索,在家中自己動手做的料理。

1964年Vogue封面。圖片出處。
《尼斯蛋捲》 四人份
材料
6湯匙橄欖油
1顆洋蔥
4個青椒、紅椒
3粒番茄
2湯匙酒醋
8個蛋
胡椒與鹽
步驟
- 在平底鍋內放上橄欖油,熱鍋後加入洋蔥
- 5分鐘後,加入青紅椒一起拌炒。
- 再將番茄放入平底鍋。
- 蓋上鍋蓋,小火悶煮一小時。
- 加上酒醋,繼續悶煮直到湯汁收盡。
- 將蛋打入碗中,攪拌打散後,均勻地舖在平底鍋的蔬菜上。
- 當蛋熟透時,取一個大盤子,讓蛋捲平順地躺在盤子內。
- 再一次,將蛋捲放入平底鍋內(蛋汁的那一面朝下)。
- 轉大火,直到蛋捲呈現金黃色,即可關火。
- 將蛋捲像披薩一樣切開,搭配醬汁—大蒜美乃汁與番紅花一同食用。
《蒸鰻魚》 四人份
材料
6湯匙橄欖油
6湯匙奶油
12顆白洋蔥(味道較嗆辣,在台灣可用其他種類洋蔥代替)
1湯匙糖
2顆黃洋蔥,切細
12顆香菇
0.15公斤鹹肉,切成方塊
2瓣紅蔥頭,切碎
2瓣大蒜,切碎
2條約半公斤的鰻魚,切成約12公分長條
1瓶紅酒
1湯匙麵粉
鹽巴、胡椒、紅椒粉
香草束:百里香、月桂葉、巴西里、小茴香、一小把芹菜
步驟
- 將2湯匙奶油與3湯匙橄欖油,放入平底鍋加熱。
- 加入白洋蔥,並撒上糖。
- 當洋蔥轉為金黃,蓋上蓋子並不時地攪拌洋蔥,避免洋蔥沾鍋。
- 大約10分鐘後,再加入切塊的鹹肉。
- 當鹹肉顏色轉為透明,放入香菇頭,以小火燉煮。
- 同時,另取一砂鍋,將2湯匙的奶油與3湯匙的橄欖油加熱。
- 在砂鍋底部,舖上切碎的黃洋蔥、紅蔥頭、大蒜和香菇頭。
- 將香草束放在砂鍋中央,周圍擺上切塊的鰻魚。
- 烹煮5分鐘後,撒上紅酒。
- 當砂鍋滾沸時,立即轉為小火,燉煮約15分鐘。
- 取出砂鍋中的鰻魚,放入平底鍋,以小火與白洋蔥一同烹飪。
- 將砂鍋中的醬汁過濾。
- 過濾後的醬汁以大火烹煮5分鐘。
- 在醬汁中,加入2湯匙奶油與1湯匙麵粉。
- 攪拌醬汁,讓它成為濃稠狀。
- 沸騰時,可離火。將之淋在鰻魚上。
- 食用時,可搭配以奶油煎過的麵包丁。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