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作者:Werner Laves(1903 – 1972)
名稱:有水果的靜物(Stilleben mit Früchten)。
署名:左下角鉛筆縮寫署名,年代標示(19)42。畫背面蓋有遺物印章,手寫編號988。
技法:水彩畫紙。
年代:1942。
尺寸:50 x 65 cm (PA 069) 。
在柏林出生長大的韋納‧拉維斯(Werner Laves),1919年先在威瑪(Weimar)的國立工藝學校研習藝術,不到一年,便轉至慕尼黑的工藝美院(Kunstgewerbeschule München)學習。1923年,他轉入柏林造形藝術大學(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unst),師事當時的校長—表現寫實主義大師卡爾‧侯佛(Karl Hofer, 1878-1955)與時任該校版畫老師的印象派畫家漢斯‧麥德(Hans Meid, 1883-1957)。
1928年,拉維斯畢業後,在德國不同城市與柏林分離派及柏林美院舉辦展覽,1930年,獲得獎學金,前往羅馬,一年後,又在私人贊助下,前往法國普羅旺斯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之後幾年,他不時前往法國,1938年,二戰爆發,他被法方拘留,1940年,入伍參戰。1943年,他在柏林的畫室被炸毀,作品幾乎付之一炬。二戰末期,他再度被法國人俘虜。戰後,他回到柏林造形藝術大學任教,再度從事藝術創作,展出作品。1972年4月,拉維斯在故鄉柏林過世。
拉維斯算是典型德國消失的一代,他們因為二戰,無法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華,或在拮据的情況下,偷偷創作,有志難伸。這張水彩畫創作於戰火正酣的1942年,相信是拉維斯在休假之際,隨性而發的巧思,也是拉維斯少數躲過戰火的作品。簡單的構圖與奔放簡潔的鉛筆素描,看得出藝術家抓住難得的時間,抒發自己的藝術靈感。水彩的色塊在畫面上宛若久違的朋友,互相撞擊出珠玉般的溫潤色澤。拉維斯的筆觸清晰可見,靈動如脫繮之馬,和他在戰場上使用的殺人武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幅彷彿神來一筆的水彩作品,並無任何戰火的痕跡,但證諸當時歐洲大陸烽火連天的戰場,雖顯得清明出世,但亦不啻是種對戰爭最強烈的控訴。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