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莫內(Claude Monet, 1840 – 1926),首先映入我們腦海中的就是《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這幅成為「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個字眼由來的作品。莫內以繁複的筆觸、堆疊的色彩,層層搭建出日光升起的場景,遠方模糊的影像,似乎隔著霧氣,流動的空氣一樣也在畫中閃爍。莫內自1872年完成這作品後,依然不餘遺力探索色彩與光影的世界,每幅作品都是他對世界的探索與新發現。

1107861093

《睡蓮上的拱橋》,莫內在吉維尼花園的創作,今日仍可見其真實樣貌。

London National Gallery Next 20 18 Claude Monet - The Water-Lily Pond

不單是美好場景的再現,莫內自己也創造景色。在他生命最後四十三年的時間(1883 – 1926),他在巴黎西北方–吉維尼(Giverny),建造一家人的居所與花園。莫內曾說:「我的花園是我最美麗的巨作。」莫內在這裡所種植的花草,設計的田園景觀,都可以在他的畫作中見到,像是睡蓮池塘、拱橋、四季景色變化等等。今日,已經成為旅遊勝地的莫內花園,可以讓遊客親臨畫作中的真實場景。

DSCN3635 1185850359

1185850354

不過,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莫內所種植的蔬果,其實也是為了他的美食佳餚預備的,各種水果、花朵、蔬菜、野生的香菇、香料,都被細心照料,如同他自己所說,是他的巨作。不單這些自然與園藝設計,就是桌上的餐盤用具,也是莫內在1898年設計,並請有法國景德鎮之稱的里蒙(Limoges)當地窯廠燒製。在白色的瓷器上,畫上藍色線條,點綴鵝黃色彩,這款設計被泛稱為「莫內瓷器」(Monet china),現由里蒙的哈維蘭(Haviland)窯廠生產,可在哈維蘭網路商店買到。

Limoges-Monet-china

莫內所設計的餐盤器皿,除了找古董商,亦可在哈維蘭網路商店買到全新品。

莫內是個好客的人,最常拜訪他的就是老朋友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藝術經紀人保羅·杜朗魯耶(Paul Durand-Ruel)、攝影師薩其‧季特里(Sacha Guitry)、作家奧克塔夫·米爾博(Octave Mirbeau)、繪畫作品的潛在客戶和其他的藝術家,如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羅丹(Auguste Rodin)、希斯萊(Alfred Sisley)、塞尚( Paul Cezanne)、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和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都是常客。這些朋友從倫敦、巴黎、紐約各地,為在鄉間獨處、努力工作的莫內帶來新消息與知識。

1185850339

莫內的花園種植多種花卉,姿態美妙,令人流連忘返。

當然,莫內本身就是一個常旅行的人,世界各地的美食料理,也都隨著他回到吉維尼。像是他在倫敦的索威旅館(Savoy Hotel)嚐到約克夏布丁(Yorkshire pudding),或是在奧斯陸拜訪繼子時,所嚐到的挪威鮭魚。莫內把這些道地的美食記了下來,回到家中,便請廚師反覆嘗試,直到與他記憶中一樣美味,才端上桌。莫內一家人都是老饕,相當懂得品嚐食物,他們認為不懂得欣賞食物之美的人,等於沒有文化的野蠻人一般。餐桌上的談話,總是圍繞著花園與食物,而不是藝術。

still-life-with-apples-and-grapes

莫內,《有蘋果與葡萄的靜物畫》。

一天午餐時,一家人為了「翻轉蘋果派」(Tarte Tatin)是否為法國中北部索洛尼(Sologne)地區的塔丁(Tatin)姊妹發明,而爭論不休,還沒得出結論之際,莫內急著請司機準備車子,一家人立即出發到塔丁旅館(Tatin Hotel),一嚐蘋果派的美味。從吉維尼到奧爾良(Orléans,以今日汽車的速度,也要二小時才能抵達,可見莫內一家人對吃的狂熱。

Monets-dining-room

莫內家的餐廳,隔壁則是廚房。

其實,莫內是性格嚴謹的人,不論是藝術創作或用餐時間上,都有他個人的堅持。每日中午,規定十一點半用餐,餐點包括前菜、肉或魚的主菜、熱青菜、沙拉與甜點。晚上從不留客人用餐,但有許多家人一同享用晚餐,時間是晚上七點,湯總是最先端上,隨後是蛋、份量不多的主菜、沙拉和起司。莫內每日生活規律,雖然好客,卻不在晚餐時間招待客人,好在九點半準時就寢,隔天天未亮便起床,以把握住最好的光線時間,為藝術創作做最周全的準備。

Claude-Monet-The-Picnic

莫內《野餐》

莫內有一半的人生是住在吉維尼花園中,在這離巴黎二小時車程之處,享有安靜與大片獨特的自然風光。直至今日,我們仍可在此處追尋莫內一家的足跡,宛若他們仍在世一般。在這個保留相當完整的居所,遊客見到畫面成真的場景,莫內畫面中繽紛閃爍的色彩,點點滴滴駐足在花園的這處那處,好不精彩!他沒有畫下的是餐桌間的杯觥交錯、成為料理上桌的各色香料、友人往來的真摯情感,還有家人的談笑風聲。這些享受美食的美好時光,卻是莫內創作的精神來源,這些不可見的內在生活,豐富了莫內的調色盤。

以下食譜取自1989年出版的《莫內的桌子—克勞德‧莫內的餐飲日記》(Monet’s Table, The Cooking Journals of Claude Monet)

大蒜湯 (6人份)

材料:

12顆大蒜

鹽巴和胡椒

6顆蛋

1/3杯無鹽奶油

2杯乾麵包丁

2/3杯巴西里

步驟:

  1. 將12顆大蒜去皮,放到鍋子內。
  2. 鍋子內放6杯水,加上鹽巴、胡椒後,煮滾。
  3. 大蒜變柔軟後,取出大蒜。
  4. 在平底鍋放上2湯匙奶油,與麵包丁同炒,直到麵包丁呈現焦黃色。
  5. 將炒好的麵包丁,放在湯鍋底部。
  6. 6顆蛋打入碗中,再加一杯大蒜湯汁,將兩者攪拌均勻。
  7. 完成步驟6,放入原本的大蒜湯汁中,並加上2湯匙奶油。
  8. 把湯汁再熱一次,但不要煮滾,避免結塊。
  9. 步驟8倒入湯鍋,上面撒上巴西里。上菜囉!

© 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