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從事閱讀與書寫之人,為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 1466-1536),由法國藝術家布拉克孟(Felix Braquemond, 1833-1914)以銅版蝕刻仿刻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1543)為伊拉斯莫斯所繪製的肖像。這三位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拔尖的人物,卻結下了這樣一段跨時空的緣分。

伊拉斯莫斯的著作與研究對歐洲人文主義思想產生深遠影響,他雖是神父,卻也抨擊當時教會的腐化與不公,在信仰觀點上影響基督新教教改革發起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甚深,但伊拉斯莫斯並未像路德一般提倡教改,後來兩人關係交惡。伊拉斯莫斯精通拉丁文與希臘文,其所編訂的希臘文版《新約聖經》及拉丁文譯本,被路德翻譯成德文,成為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本聖經,對後世影響甚巨。荷蘭鹿特丹醫學院和荷蘭經濟學校併校後,便以伊拉斯莫斯為大學校名。

畫家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父親亦是一名畫家,經營一間畫室,霍爾班從小便與兄長一起在畫室學畫。畫室關閉後,與兄長先後到過歐洲其他地方學習,在天分與努力下,1523年已成為名肖像畫家。霍爾班與兄長旅居瑞士巴塞爾(Basel)期間,結識伊拉斯莫斯。伊拉斯莫斯委託霍爾班為自己的名作《愚人頌》(In Praise of Folly)繪製插圖。在此同時,霍爾班也為馬丁·路德翻譯的德語聖經》製作插圖、繪製巴塞爾市政廳壁畫、在教堂和私人住宅設計玻璃鑲嵌畫和裝飾畫。霍爾班的才華與天分,讓他成功晉升成為巴塞爾畫家同業工會會員。霍爾班1523年為伊拉斯莫斯所繪的三幅肖像畫,更令他享譽國際。

伊拉斯莫斯寫作肖像, 1523,紙上油彩與蛋彩黏貼木板,36.8 × 30.5 cm,瑞士巴塞爾美術館(Kunstmuseum Basel)。

伊拉斯莫斯寫作肖像,1523,木板油彩與蛋彩,巴黎羅浮宮。

伊拉斯莫斯肖像,1523,木板油彩與蛋彩,76 × 51cm,倫敦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無奈,瑞士當時在宗教改革動亂下,反對教堂懸掛繪畫等偶像,許多作品甚至無端遭到破壞的命運,處境艱難的霍爾班,遂在伊拉斯莫斯的推薦下到倫敦發展,以精湛成熟的技藝,打響名號,受到皇宮貴族與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青睞,最終成為御用畫師,為英國皇室繪製了許多經典傳世名畫,最出名與最神秘的,當推《使節肖像》(The Ambassadors, 1533)。該作品的細節描繪與掌握,相當精確傳神,甚至儀表刻度及信籤上的文字皆描繪詳實,且深具人文主義風格。至於霍爾班的宗教畫作,如《墓中基督》(The Body of the Dead Christ in the Tomb, 1521),已未見傳統宗教畫中的神性光輝,而顯得平易寫實。

使節肖像,1533,橡木板油彩與蛋彩,207 × 209cm,倫敦國家藝廊。

《墓中基督》,1521–22,木板油彩與蛋彩,30.6 × 200cm,瑞士巴塞爾美術館。

法國畫家暨版畫名家布拉克孟生於巴黎,自幼便生活在版畫作坊中,對版畫技藝瞭如指掌。十九歲時,布拉克孟為祖母繪製的肖像畫在沙龍展出時,就受到當時重要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文藝批評家–戈蒂埃(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 1811-1872)的好評。

1853年起,布拉克孟開始潛心鑽研蝕刻法,成績斐然,甚至,成功在法國版畫界帶起一股復興版畫藝術的領導作用。1862年,布拉克孟成立「蝕刻畫家協會」,與藝術家合作出版蝕刻作品,同時,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62-1867)也極力鼓吹復興蝕刻藝術。經此風潮帶動,相應的版畫協會趁時而 。布拉克孟一生共製作出約八百多個版,題材遠跨肖像、風景、生活場景、鳥類研究和其他藝術家作品,本幅作品便為複刻霍爾班名作–伊拉斯莫斯肖像的銅版蝕刻作品,線條遒勁有力、光影層次分明、人物肌里生動,可感受其精湛技法下賦予藝術作品的新生命,一窺版畫藝術的無窮魅力。

法國藝術家布拉克孟以銅版蝕刻仿刻小漢斯.霍爾班為伊拉斯莫斯所繪製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