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黎近郊的馬梅松堡(Château de Malmaison)曾是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第一任妻子喬瑟芬(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1763-1814)的居所。1799年,新婚的拿破崙夫婦買下這棟建築。在拿破崙登基(西元1804年)搬遷至聖克盧堡之前,兩人在此共度了幾年的美好歲月。買下馬梅松堡後,喜好園藝的喬瑟芬希望在此建立歐洲最美的花園。由於對玫瑰花的偏愛,她開始栽種玫瑰;隨著拿破崙的四處遠征,蒐集的玫瑰品種愈來愈多,至1814年,據統計已超過兩百五十種。馬梅松堡花園以英式風格打造,是當時最前端的設計,甚至遠聘蘇格蘭園藝家布萊奇(Thomas Blaikie, 1758-1838)與霍斯頓(Alexander Howatson)、法國植物學家梵得納(Étienne Pierre Ventenat, 1757-1808)與法國玫瑰專家杜彭(André Dupont)等人量身規劃此座玫瑰花園。
1803年,植物學家梵得納在約瑟芬的委託下,出版了《馬梅森堡花園》(Jardin de de la Malmaison),記錄了馬梅森堡花園中的珍希植物。他死後,約瑟芬再請當時法國知名的探險家與植物學家邦普蘭(Aimé Jacques Alexandre Bonpland, 1773 – 1858)繼續照顧花園。約瑟芬離婚後,邦普蘭亦接管了諾曼第納瓦勒堡的園藝工作,並出版了《馬梅松堡與納瓦勒堡的珍希植物》(Description des plantes rares cultivées à Malmaison et à Navarre),收錄了64種植物。在這兩本植物圖鑑的製作上,比利時畫家與植物學家雷杜德(Pierre-Joseph Redouté, 1759 – 1840)都積極參與,可說決定了這兩本植物圖鑑的美感與風格。
雷杜德被譽為花卉繪畫中的拉菲爾,從故鄉布魯塞爾來到巴黎之後,便即展開了他的花卉繪畫生涯,以其精湛的技藝,成為當時法國三位皇后的御前畫師,即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 1755-1793)、拿破崙之妻約瑟芬與拿破崙第二任妻子瑪麗‧路易絲(Marie Louise, 1791-1847)。到了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隨著歐洲人的全球探勘冒險活動,各類奇珍異物湧入,珍希的植物成了當時上流人士的新寵,雷杜德便在這種時尚之下,成為了花卉繪製的大師。他在倫敦時,習得彩色細點腐蝕的銅版技法,將這技法用來製作他參與製作與自行編印的植物圖鑑,除了前述兩本與馬梅森堡有關的植物圖鑑外,他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了1802-1816年有486幅圖的《百合圖鑑》(Les Liliacees)、1817-1824年有170幅圖的《玫瑰圖鑑》(Les Roses)及1827-1832年有144幅圖的《美麗花卉選》(Choix des plus belles Fle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