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D 120,000。
水彩,一種溶於水的透明顏料,結合了樹膠,水分揮發後,顏色便會附著在畫面上。由於色彩透明,不同色彩層疊在一起,形成水彩這種繪畫技法獨特的效果,畫面往往瀰漫著清澈的空氣感,是其他藝術技法無法營造出來。水性顏料的歷史,可謂悠久,在早期人類的洞穴壁畫中,便已結合水與赤鐵礦來繪製圖畫。埃及的沙草紙畫與中國的水墨,也是水性顏色的產物,不過,卻未具有水彩的透明特性,而是需要結合白色顏料的不透明水性顏料。
今日所謂的水彩,大約在西元九世紀出現,多半是為素描作品或之後的木刻版畫上彩。到了十五世紀,由於紙張的製造品質與數量提高,和當時需要大量紙張的版畫與書籍印刷一樣,現代意義的水彩才算出現。德國文藝復興的藝術家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應該可說是第一位將水彩推向藝術作品等級的藝術家。由於水彩攜帶方便,成為藝術家速寫與蒐集素材的良伴,直到十八與十九世紀,英國畫家透納(William Turner, 1775-1851)的水彩創作,打破了水彩的依附地位,成為獨特的獨立藝術作品。十九世紀,寫生風行,加上英國水彩協會(Water Colour Societies)的推波助瀾,英國與歐陸掀起一股水彩熱潮,技巧推陳出新,重要藝術家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彩作品,到了二十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興起,水彩的渲染技法大盛,色彩耀目,身價大漲。
法國十九世紀畫家朱爾斯‧阿奇勒‧諾耶(Jules Achille Noel),作品迷人,速描線條活潑,水彩與油畫皆帶著獨特的筆觸。來到巴黎後,他很快便嶄露頭角,1840年便進入沙龍展覽,直到1879年。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油畫外,他亦擅長水彩、粉彩與石版。他以法國諾曼第的風光走紅畫壇,當地的港口、鄉鎮風土,在他筆下,散發出豐富的色彩,和另一位知名的諾曼第畫家伊沙比(Eugéne Isabey, 1803-1886)並駕齊驅。諾耶的作品今日除散見諾曼地各處的美術館,亦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收藏。
這張名為《鄉間古堡》的水彩作品,可以看出這位畫家純熟的技法,在精準的墨筆勾勒線條中,依然洋溢著奔放不羈的筆觸,水彩的層次豐富,深淺拿捏恰到好處。畫面中,遠處的古堡座落在城鎮中,近景的宅屋,位處郊區,煙囪正飄出炊膳的煙氣,畫面中瀰漫著夕陽溫暖的色調,樹石與歸家的人,競相綻放出入夜前最後的生氣。
作者:Noël, Jules Achille(1815-1881)
名稱:鄉間古堡。
署名:畫面中間牆面署名J. Noel。
年代:約1850年代。
技法:水彩畫紙。
尺寸:14 x 23 cm。(PA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