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715年,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1715)辭世,王位傳到了年僅五歲的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身上,由於路易十五過於年幼,政事暫時交由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Philippe d’Orléans, 1674-1723)統管,出任攝政王,開啟法國攝政時代(La Régence, 1715-1723)。
在奧爾良公爵的領政期間,政治中心由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遷至巴黎市中,攝政風格(Style Régence, 1700-1730)順應時代趨勢,在路易十四晚期已經開始醞釀。這個風格在建築與裝飾表現上,先是消弭了原本嚴肅的外觀、軟化剛硬的線條,尺寸相對縮小精巧,對使用者來說,更加平易近人。家具的特色,除了直角柔化,絕對的對稱原則也稍微鬆綁,裝飾較為收斂,並注入中國風。材料上面,路易十四的財政赤字到了此時依然未有解決方案,預算的縮減,可從建料上看出明顯的差異。鑲嵌細工所使用的木頭,放棄了國外進口木材,多數採用當地原生木料。整個時代,不僅僅在形式上,在心態上亦有了新的改變,重視視覺,更強調舒適感與娛樂效果。
在家具上,這種改變最先反應在椅子的結構上,以高背扶手椅(fauteuil à haut dossier)為例,椅座高度降低,加裝軟墊的扶手後移—以利身著法式禮服(robe à la française)的女士就座,並拿掉了椅腳的橫檔(entre-jambe)。椅背上端改為弧形,木質區塊則雕有輕巧的花形圖樣。此外,十分常見的藤椅(fauteuil canné),則剛好相反,椅背比過去時期都來得低,經常選擇山毛櫸或胡桃木製作,雕飾上葉形或貝殼圖樣。其他家具,像是衣櫃(amoire),體型明顯縮小,從前嚴峻筆直的線條變得柔軟,輪廓呈現優雅的曲線,並多採用深色木頭。
五斗櫃(commode)是攝政風格最佳例證之一,原本體型重且龐大,由二至三層的抽屜組成,現在捨去了直線,彎曲的櫃腳經常採用鹿蹄或其他獸足為造型,底部呈弓弩狀(en arbalète),再以青銅勾勒強調邊框。桌子尺寸同樣變小,並拿掉桌腳的橫檔(entre-jambe),轉軸式椅腳(pieds en console)取代了欄杆式(pieds en balustre)和鞘形((pieds en gaine)椅腳,深深影響緊接而來的路易十五風格。查爾斯‧克松(Charles Cressent, 1685-1768 )便是攝政時代最重要的細木工大師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