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風格古堡出售,附上小島、教堂和墓地」

2007年,位於法國諾曼第地區(Basse-Normandie)卡爾瓦多斯省(Calvados)的艾莉城堡(Château d’Ailly),刊登了一則出售廣告—不到一周時間,便被人下訂。

艾莉城堡建於十一世紀,十八世紀重新翻修,佔地八英畝,其中包括城堡主體、小教堂、一條小河和栗樹大道。一直以來,都由同一家族擁有,直到這次轉手,被巴黎時尚設計師吉哈德.特莫雷(Gérard Tremolet)買下。

在巴黎時尚圈沈浮三十年之久,特莫雷共事過的前輩名人不勝其數,像是路易.雪萊(Jean-Louis Scherrer, 1935-2013)、刺繡大師雷薩奇(François Lesage, 1929-2011)、名模洛琳‧白考兒(Lauren Bacall, 1924-2014)、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等。如今的他,儘管已不在最前線,神采卻依舊。為了尋求更為寬闊壯麗的人生,他與另一半決定搬離大都會,住進夢想中的城堡。艾莉堡出現的時間點恰到好處,在尋覓多時之後,可說是一場不可多求的緣份。

艾莉堡內部建有三十間房,所有的細節與建築結構,儘管多數空間按照法國標準比例偏小,依然令特莫雷著迷。只是,城堡年久失修,情況十分嚴重,其中兩間房完全不能住人,部分門框與壁面已不復在,潮濕的問題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根治。整治與室內裝潢更新,都是出自於特莫雷之手,改造構想則以十八世紀風格為藍圖,再加入威尼斯巴洛克與中國元素,創造新鮮、充滿樂趣的個人風格。

離開巴黎時尚界的特莫雷,將重心轉移到他的另一項嗜好—室內設計,曾經接過幾件商業空間、餐廳的案子,以及自己的巴黎公寓。他的作品就像萬花筒中的世界,運用千變萬化的仿古家具、華麗的織毯,再融進各種古董藝術品。在他的城堡裡,部分靈感來自1975年,由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1928-1999)拍攝上映的電影《亂世兒女》(Barry Lyndon);有些則來自求學期間參觀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之經驗所見。特莫雷親手將每一面牆上漆、縫製窗簾和家具配置。其中,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創意之一,便是增設一間遊戲室,這是全由他們親手安排規畫的全新空間,一項成功的改造,然而,前來參觀的人們,一直以為這是十八世紀時便已存在的房間。

生於阿爾及利亞的特莫雷擷取兒時的記憶,另外,也將北非元素濃厚的鮮艷色彩帶進了法國十八世紀古堡內。紅色、紫色、橘色的壁面,土耳其藍的窗簾、十八世紀古董椅重新包覆豹紋織布、駝絨毯編製的床帳等,除此之外,他還依照自己的喜好,在每間房裡漆上亮黃、艷紅、粉紅、天空藍等色當成房間主調,用色大膽而不做作。若再往細節裡仔細瞧瞧,也許會發現身著服飾的頑皮猴子,或是經典的花布圖騰隱藏在壁上。城堡中,還有不少十八、十九世紀義大利威尼斯家具、數量可觀的肖像畫和咖啡杯具組,儼然成為堡主收藏品的展示中心。

除了自己居住外,目前艾莉堡也提供有限的B&B住宿服務,至於每年舉辦的夏日派對,精心策劃出包括戶外野餐、划船和煙火等活動。這是特莫雷夢寐以求的生活,他坦承他會不定期大肆改造城堡的內部擺設,所以每次前來,所見的景象不一定是之前的模樣,但這對他來說,不是負擔,這是他熱情所在,他們將會在這共度後半生,甚至笑說自己連墓地都已準備好了。

(Photo Credit:ELLEDECOR.COM /Photography by Simon Up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