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希臘以降,愛神維納斯的美的形象,便已深入人心,幾乎成為女性美的代言人。關於維納斯的最早圖像紀錄,應是西元前四世紀,據傳為古希臘畫家亞培利斯(Apelles)描繪過的一幅維納斯海上誕生的壁畫,她斜倚在貝殼上,左右則各有一名天使陪伴。約末同一時期,亦有以維納斯為名的雕塑問世,西元一世紀羅馬的自然學家普里尼(Pliny the Elder,23-79)便在其著作《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提到羅馬廣場(Roman Forum)附近邱比特神殿(Temple of Jupiter Stator)的一尊維納斯雕塑,為今日所知最早的《蹲下的維納斯》的文獻資料。

今天,散落各國美術館的維納斯雕塑,多是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後的複刻版,當時,古希臘與古羅馬文物大量出土,引起一片追尋古文明的熱潮,雕刻家也以古為師,重新詮釋與維納斯有關的雕塑作品。《蹲下的維納斯》的原作應是古希臘的作品,但原件已經佚失,在文藝復興之後,成為時人偏愛的主題,許多藝術家都曾以此題材創作,姿態雖各自不同,當以《蹲下的維納斯》為名,都是呈現一名在沐浴時略被驚嚇的女性,右膝跪下,右手遮掩胸部的雕塑,因此又被稱為《沐浴中的維納斯》。

曾經手過的《蹲下的維納斯》為十九世紀末的銅雕鎏金作品,維納斯的右手優雅向左伸出,頭微微向下低望,似乎正在審視又或在沉思,女性柔美的體態自然浮現。

SONY DSC

 

 作者:佚名。
名稱:蹲下的維納斯(Crouching Venus)。
署名:無。
技法:鎏金銅雕。
年代:十九世紀末。
尺寸:高43 cm,含底座54.5 cm。(ST 013)

 

在古希臘羅馬雕塑中,常見以站姿表現完美人體的作品,《蹲下的維納斯》則是少見以蹲姿表現女性肢體的作品。據1924年德國藝術史家E. Hildebrandt的《十八世紀法國繪畫與雕塑》(Malerei und Plastik des 18 Jahrhunderts in Frankreich)一書所述,當時法國雕刻家柯哲弗(Antoine Coyzevox, 1640-1720)便以收藏在梵諦岡的古代《蹲下的維納斯》為範本,創作出不同姿態的蹲下的維納斯,企圖推陳出新。我們這尊維納斯應是以梵諦岡的版本為本,翻模鑄銅的版本。

德國藝術史家E. Hildebrandtte提到的在梵諦岡的《蹲下的維納斯》。

德國藝術史家E. Hildebrandtte提到收藏在梵諦岡的《蹲下的維納斯》。

 《蹲下的維納斯》版本眾多,以下是另外三尊較為著名的版本,可資欣賞與比較。

 

 一,名為《蹲下的阿芙洛狄特》(Crouching Aphrodite),今收藏在羅浮宮,1807年購自拿破崙的妹夫波格瑟(Camillo Borghese, 1775-1832),原件為西元前三世紀所刻,今已佚失,此件藏品是西元二世紀羅馬的複刻版本。

《蹲下的阿芙洛狄特》(Crouching Aphrodite)

《蹲下的阿芙洛狄特》(Crouching Aphrodite)

二,同樣收藏在羅浮宮的同名雕塑,還有以下這件完成於西元前一到二世紀的作品,被視為同類作品中質感最佳的羅馬大理石雕,1828年時,自隆河(Rhône)右岸的聖哥倫布城(Sainte-Colombe)挖掘出來,亦是古羅馬老城維恩(Vienne)所在位置,因此亦被稱為《維恩蹲下的維納斯》(The Crouching Venus of Vienne)。肢體的部分都已毀損,難以想像原本雙手與頭部的位置方向,唯有軀體保留下來,堅硬的大理石中彷彿居藏著一位柔美的女子,可見藝術家的功力。

《維恩蹲下的維納斯》(The Crouching Venus of Vienne)

《維恩蹲下的維納斯》(The Crouching Venus of Vienne)

三,《萊利維納斯》(The Lely Venus),原為義大利岡札加(Gonzaga)家族所有,一樣原件是古希臘的作品,最後佚失,此間是西元二世紀左右羅馬的複刻。1631年時,被英人譽為「最精緻的雕塑」,當時市價約6,000金幣。1627-1628年間,英王查理一世自岡札加家族購入,後一度為藝術家萊利(Peter Lely, 1618-1680)所有,也是這座雕像的名稱由來,今長期借展大英博物館,維納斯雙手護胸,回望的表情,似乎凝結在時間之中。

《萊利維納斯》(The Lely Venus)

《萊利維納斯》(The Lely V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