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流行於1890~1910年間,為當時國際流行的藝術風格,並為接下來的「裝飾藝術」運動( art deco)鋪路。然而,「新藝術」並不只是一種藝術風格,更是二十世紀初最龐大的一場設計運動。直到今日,我們仍隨處可見這場運動留下的痕跡,例如巴黎地鐵站入口的設計、宛如有機生物的西班牙聖家堂,或美術館裡的慕夏(Alfons Maria Mucha, 1860-1939)海報,輕盈優雅的少女令人心醉,以及分離派大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豔麗絕倫的裝飾性畫作。新藝術中各種造型奇特的植物圖案,融入象徵主義充滿韻律感的線條,加上現代工業技術,小至平面海報、珠寶、燈飾、家具,大至室內設計與建築,呈現出整體風格,展現出當時的歷史脈動。

巴黎地鐵站入口(圖片出處)

巴黎地鐵站入口(圖片出處

慕夏,《黃道十二宮》(Zodiac)海報,彩色石版。

慕夏,《黃道十二宮》(Zodiac)海報,彩色石版。

克林姆,《女朋友》,1916-1917,油彩畫布。

克林姆,《女朋友》,1916-1917,油彩畫布。

新藝術餐廳設計(圖片出處)

新藝術餐廳設計(圖片出處

法國玻璃工藝大師愛米爾.加列(Émile Gallé, 1846-1904),可謂新藝術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套料雕刻(cameo)作品,成了玻璃藝術的經典。這位生於法國南錫(Nancy)的傳奇人物,承襲了英國工藝美術開創人物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的觀念,再結合了中國的玻璃套料技法與日本風格,創造出獨樹一格的玻璃藝術,影響遍佈世界。他的父親製造彩陶與家具,奠下他的工藝美術基礎,年輕時,他更大量研讀哲學、文學、歷史、植物學,並充實自己的繪畫素描功底。1870年代左右,他造訪巴黎與倫敦,接觸無數傑出的玻璃工藝作品。普法戰爭後,他回到父親工廠工作,1874年,接手工廠。他早期的作品,多為搪瓷的透明玻璃,但隨後便運用不同的工法,如腐蝕、滾輪雕刻、多層套料,開創出各種鬼斧神工的不透明套料玻璃雕刻作品。1878年,加列參加巴黎博覽會,受到好評,1889年,再次出席巴黎博覽會,已成為舉世矚目的玻璃工藝大師,他運用自然界動植物的造型,汲汲專研新的線條與色彩,成為引領一代風騷的新藝術運動健將。

在以植物與昆蟲為描繪主軸的新藝術,加列的作品也多以此類主題加以發揮,相較之下,風景是較為稀有的創作內容。這尊以風景為主角的套料雕刻花瓶,除了植物的雕塑,還包含山景、岩層的刻劃。細看層層堆疊的套料雕刻,繁複而精彩,約末堆疊了四層之多的色料,每一層色料又施以不同的刻鑿,可想見在模塑創作之前,必然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設計,最後才能呈現完美的作品。十九世紀末,日本輸出多種工藝品到歐洲,啟發西方藝術家新的創作觀點,這尊花瓶亦可見證此時期加列所受的影響,瓶子顏色與構圖都具有東方神韻,可說是東西交融而成的典雅之作。在瓶口頂端部分有加列篆刻簽名,當為其二十世紀初的精彩作品。

作者:愛米爾.加列(Émile Gallé, 1846-1904)

名稱:風景套料雕刻花瓶。

署名:瓶口雕刻署名Gallé。

技法:玻璃套料雕刻技法(Cameos)。

年代約1900年。

尺寸:高50 cm。(GL 018)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