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

作者:不同作者。

名稱:英國老風景明信片408張。

署名:不同出版者。

技法:石版、珂羅版(玻璃版)、銀鹽相片、早期套色印刷。收藏在黑色仿皮活頁相簿中。

年代:約1900-1950。

尺寸:皆約13.5 x 8.5公分。(PO-003)

作品介紹:

關於明信片的開始,不好說清楚,那段歷史牽涉到郵政服務以及印刷與攝影的演變。隨著歐洲活字印刷出現後,一些像是名片、商店單據、信紙,和其他跟紙有關的產品,便一一問世,上頭往往有版畫製作的圖像及其他的標籤設計。1777年,法國出現了一種問候的卡片,可以透過地方郵務寄送,但礙於隱私,怕被其他人閱讀,並未繼續普及下去。

到了1840年,英國開始發行郵票,郵務變得方便,並逐漸普及,也為之後以小錢便能寄送的明信片,打開了新的通路。最早的明信片,應該要算印上圖案的信封了,有漫畫、情人節訊息、音符,甚至愛國標語。原本一名德國郵政人員提出了明信片的點子,但在內部爭論不休,直到1870年七月才定案,但奧匈帝國在前一年便開始發行明信片,成了第一個使用明信片的地區。1875年,22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製定了標準的郵資費率,成立了萬國郵政聯盟。在這新的郵務系統下,明信片紛紛問世,從單色到彩色,內容也慢慢五花八門。

十九世紀,也是印刷技術長足進展的時代,不同的版畫技法與攝影術都可運用在複製圖像,早期的明信片便多使用石版印製,後來也直接使用銀鹽照片,之後有珂羅版(玻璃版)等印刷技法,到後來,便是現代的套色印刷登場了。起先,法國和德國的出版家還聘請藝術家設計特別款式的明信片,尺寸不一,不過,很快明信片的尺寸便固定下來,一直到今天都無太大變動。同時,明信片的普及,促使朋友或家人在外地時,方便傳遞訊息,因此風景明信片應運而生,十九世紀末,更可見到英法殖民地的景觀,如摩洛哥、埃及與印度。這些明信片甚至成為研究者了解當時世界各地風俗時尚的一項工具,也促成收藏老明信片的風潮。

到了二十世紀初,明信片進一步規格化,1901年,美國政府同意印上Post Card(明信片)的字樣,然後書寫面從未分隔,發展成分隔成左右兩側,左邊書寫訊息,右邊寫上地址。這些改變,加上識字率提高後,促成二十世紀初明信片的黃金時代。不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本印製出口明信片的德國發起戰爭,導致這個產業瞬間瓦解。美國在一戰後,取代了德國,成為明信片的主要產地,雖然風尚與品味改變,問候型的卡片失去市場,但風景明信片依然熱門。這時期,卡片設計也有新的變化,原本滿版的圖像,現在加上了白邊。

我們收藏的這一批明信片,皆為英國各地的景觀,大多為黃金時期留下來的,少部份到1950年代。這種風景明信片不僅是當時明信片的主流,也是收藏的熱門標的。他們提供了當時建築、街道,甚至市鎮變遷的一手資料,許多景觀今天可能都已消失,或樣貌已有變化。這些明信片可以反應出當時的社會文化,以及旅行的時尚喜好,甚至那些明信片上的文字,也能讓我們觸及那個時代人們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