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yatt, Sir Matthew Digby (1820-1877)
名稱:【十九世紀工藝藝術】。The Industrial Ar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eries of Illustrations of the Choicest Specimens Produced by Every Nation at the Great Exhibition….1851, London: Day and Son, 1851-1853,Folio (ca. 49,5 x 34 cm, book measurement). Contemporary half cloth with decorated boards in colour, unpaginated (Binding by: Leighton Son & Hodge, Shoe Lane, London. Small ticket in vol. 1), Lithographersto the Queen.
署名:Published by Day and Son。
年代:1851-1853。
尺寸:49.5×34 cm。(BO 69)

接觸西洋古書,版本是個關鍵,決定了書的價值。第一版(first edition),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然而,第一版中,還有第一次印製(first print)與第二次印製(second print)之分,這往往讓收藏家揪心。這種第一次印製的書,因為在印製的同時,也同時校訂,因此錯誤會比第二次印製的書來得多,不過,這些第一次印製的版本,搶了先機,儘管可能錯誤百出,價值依然不菲。

在最早的西洋活字印刷書–搖籃本中,第一版和其他版本的差異,並不在於同一家出版商第幾次改版印製,而是在這些版本往往由不同的印刷作坊或出版商印製。因此,在搖籃本中,版本代表的往往只是出版時間,越早的版本,價格會高一些,但卻不是絕對的現象,印製作坊的工藝與編輯方式,也會影響價格。不像越靠近現代的書籍,第一版幾乎成了一種價格的指標。

在插圖書籍中,插圖也有版本的問題,這在法國十八世紀的插圖書籍中更為明顯。最常見到的便是尚未加上插圖說明的版本,還有一種插圖試印版,以確定印製出來的圖像品質,就更為少見。由於這時期插圖書籍成為寵兒,只要再版,或是盜版,往往插圖就會跟著變化。再版,因為需要增補新的資料,插圖也跟著改版重製,或是直接增加新的插圖。至於盜版,往往為了省些製作工夫,便按原版印製出來的插圖直接製版。當時因為多用銅版,因此再次印製時,與原版相比,畫面便會左右置換過來,倒是成了一種判斷的依據。不過,就算盜版,亦有深厚的圖像製作功力,在古書市場上,仍可保有一定的價值。

另外,就是要介紹的這套【十九世紀工藝藝術】(The Industrial Ar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這是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博覽會的精選展品目錄,耗費三年時間製作完成(1851-1853),僅只發行這個版本,在市場上,以兩大冊的形制公開流通。但是,我們這套卻是分裝成五冊,甚至配上以彩色石版製作的維多利亞風格書封,上面除了印製出書名、作者名及石版製作公司 Day & Son 的名字外,還有日期:1852 May 02。也就是說,這個版本在正式上市發行前,就已存在,可能是為了內部流通,分裝成五冊,以方便檢核成品質量。

這套【十九世紀工藝藝術】可說是彩色石版工藝的一個里程碑與巔峰。正如作者迪比.懷特(Sir Matthew Digby Wyatt,1820-1877)所言,這套書的出版時間打破了之前的出版時程。當時,製作這樣一套插圖書籍,如果採用繁瑣的製作方法,往往曠日費時,像著名的【美國鳥類圖鑑】(The Birds of America)就花了十一年的時間(1827-1838)。【十九世紀工藝藝術】以三年時間出版,的確在製程上跨出了一大步,或許,為了維持品質,在公開上市前,先在內部檢核,才會出現這個獨特的版本。

20190720-20190720-DSC03256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書名頁

1851年,英國於倫敦海德公園 (Hyde Park) 舉行萬國工業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這場令英國人引以為傲的萬國博覽會,也是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博覽會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市集,當時規模並未如此龐大正式,只進行單純的商業活動。直至十九世紀,商品交易種類及參與人員越來越多,影響所及,牽動到社會整體的經濟、藝術生活,甚至理想哲學…等,市集規模遂不斷擴大。1920年代,此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1851年,倫敦首次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無疑是博覽會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博覽會上,同時展出傑出的藝術珍品與甫發明的工業製品,加上各國民眾爭相前往,此後,工業先進國家爭相舉辦。今日,萬國博覽會的舉辦,甚至也成為強國指標。

1851年海德公園玻璃宮外觀

1851年倫敦博覽會海德公園玻璃宮外觀。

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夫婿亞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1819-1861)為來自歐洲大陸的德國人,雖不善交際,卻極有涵養,博學多才。當時,亞伯特雖身居至尊之位,卻因來自德國,而不時成為英國上流社會嘲笑的對象,萬國博覽會的成功,一併建立了他在英國的榮譽地位。1840年,他到英國後,便發現英國民眾的藝術修養不足,認為政府應設法提升大眾的文化素養,才能激勵製造業者生產高品質、富美感的產品。主持萬國博覽會,從不到兩年的籌備時間,到選擇場地、募集資金,再到應付諸多反對聲浪,都非易事。亞伯特站在輿論的風口,憑著過人的眼界與各方的配合,成功為英國國勢做了最好的宣傳,十九世紀號稱維多利雅時代,亞伯特功不可沒。 萬國博覽會對後世的影響,不僅僅是今日所見的世博會盛況,除了商機之外,還有舉足輕重的教育意義。這次萬國博覽會的入場人次高達600萬,是當時倫敦人口的三倍,參觀民眾在娛樂當中,藉由展覽,學會分辨優劣妍媸,養成品味,當時的工業文明進而成為普世價值。同樣是工業革命象徵的鐵路,則成為搭載觀眾的重要工具。今日市區常見的百貨公司,更是博覽會展示空間與消費模式的延伸與應用。1872年,法國第一家百貨公司「波瑪歇」(bon marché)開始經營,正是著眼萬國博覽會高挑華麗的展示空間,能在輕鬆娛樂的氣氛下成功挑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而創辦。

20190716-20190716-DSC03079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一書中的印度水晶瓶和首飾珠寶。

20190716-20190716-DSC03079-2

彩色石版印製的細節。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的作者迪比.懷特為英國知名建築師與藝術史學家,他曾參與眾多英國公共事務,如英國帕丁頓車站(Paddington Station)的細部設計,此外,身兼傑出藝評家的他,更曾任教於歷史悠久、聲譽卓越的劍橋大學,對英國近代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1849年,懷特與同樣對英國工業藝術發展極為關切的亨利.柯爾(Henry Cole,1808-1882)聯袂前往白金漢宮向亞伯特親王提出萬國博覽會的構想,得到親王的認同與支持。1850年1月3日,維多利亞女王宣布成立籌備世界博覽會委員會,由親王親自擔任主席,懷特任委員會秘書,同時籌備出版這套【十九世紀工藝藝術】,為萬國博覽會的珍貴展品,製作了上下兩冊展品目錄,內涵158張全頁彩色石版插圖(另外包含兩張彩色石版書名頁)。這套極具紀念價值的精美目錄,製作過程繁瑣費工,據稱平均每張圖片需要七塊石版,共用了上萬塊重達數噸的石版,費時三年完成,極為珍貴,許多十九世紀藝術珍品在高超的印製技藝下,展現令人嘆為觀止的華美與工藝,絕對值得細細品味珍藏。

20190720-20190720-DSC03238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中的中國玉瓶

20190716-20190716-DSC03094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中國雕花鏡

20190720-20190720-DSC03247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景泰藍

懷特雖然統籌這套目錄的製作,宣稱將會運用當時最佳的版畫技法來印製,也誇耀此書的規模與製作速度,會是前所未見。不過,此書的幕後推手,則是英國十九世紀最具規模與最重要的石版製作公司 Day & Son,他們向世人展示出彩色石版的潛力。1837年,他們獲得維多利亞女王石版師的頭銜;1851年,他們贏得萬國博覽會的石版作品獎項。少了 Day 這家公司的製作資源,懷特可說寸步難行。Day & Son 擁有熟練藝師與石版師傅,亦有資本與行政管理的經驗。據懷特表示,Day 投入4到5位藝師在這計畫上。最後,這套精美的【十九世紀工藝藝術】圖冊,最後是以兩大冊的形制上市(世界博覽會的源頭: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博覽會展品目錄),每冊皆配有一張彩色石版製作的書名頁。這套五冊分裝本,應該是上市之前的測試或限量內部流通的版本,前後書封皆使用維多利亞時期的裝飾圖案設計,古典繁複,亦以彩色石版套色印制(在第一冊有標籤說明:由 Leighton Son & Hodge, Shoe Lane, London 裝幀作坊製作)。裝幀有歲月造成的磨損痕跡,但仍可看出當初問世時的華麗,金色的紋飾依然動人。內頁也是製作精美,顏色亮麗,而且乾淨。

20190716-20190716-DSC03071

【十九世紀工藝藝術】其中一張彩色書名頁。

20190720-20190720-DSC03254

20190720-20190720-DSC0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