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相較之下,歐洲瓷器的誕生,並不算早。中國宋代便已有瓷器,但以歐洲標準來看的瓷器,要至元明,才算出現。馬可波羅在十三世紀,便提到了瓷器,但歐洲迷上中國瓷器,要到十六世紀航海大發現後;十七世紀時,中國瓷器外銷歐洲,可說如火如荼。這種現象,不僅在歐洲各國掀起中國風,也促使歐洲人士致力研發瓷器製作,那時出現許多上了鉛釉的陶製器皿,雖可亂真,但仍非瓷器。到了1708年,德人波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 1682-1719)才找出瓷土的成分,燒製出真正的瓷器。1710年,歐洲第一座窯廠麥森(Meissen)在薩克森公爵暨波蘭國王奧古斯都(August der Stark, 1670-1733)的贊助下成立,隨後,各國王室亦出資成立不同的窯廠。十八世紀,可謂歐洲瓷器百花齊放的年代,精品不斷問世,各類器皿與瑰麗的瓷器造型,推陳出新,豐富了歐人的生活。

1756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在賽佛爾(Sèvres)設立了法國王室的官窯,為自己與顯貴人士製造瓷器,而在十八世紀七0年代後,巴黎地區也出現了不同的民窯,有的甚至獲得貴族的贊助,採用賽佛爾的造型與裝飾圖案,甚至也聘請賽佛爾的藝師操刀,發展出所謂的巴黎窯產品。這些巴黎窯產品有的有其特製的落款,但也有許多沒有落款的產品。我們這組瓷盤(六客)便無落款,從花環、金邊與花卉的圖案來判斷,為賽佛爾窯廠常見的裝飾與色彩,應為巴黎窯的產品。中央的花卉繪製典雅細緻,寫真傳神,出自巧匠之手;盤緣金邊與花環飾帶,同樣考究,藍色滾邊點出這組瓷盤與法國官窯賽佛爾的淵源。

SONY DSCSONY DSCSONY DSCSONY DSC

作者:巴黎窯廠

名稱:花卉飾盤(六客)。

署名:無落款。

技法:白瓷彩繪。

年代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

尺寸:直徑24 cm(POR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