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請私訊。

保羅‧柏彤(Paul Berthon, 1872-1909)是法國新藝術時期的海報藝術家,風格與同時期的慕夏(Alphonse Mucha, 1860-1939)類似。搬到巴黎前,他在南法接受繪畫教育,之後,在繪畫學校(Ecole Normale d’Enseignement de Dessin)學習,受裝飾藝術大師格拉賽(Eugène Grasset, 1845-1917)影響,格拉賽可說是推動早期新藝術運動的關鍵人物。

柏彤運用秋天色系的色調和粗而明顯的線條,構成自己的風格,可以看出日本版畫與自然界對他的模塑—–尤其在花朵與動物的造型,他特別專研法國中世紀藝術的表現方式。不像大部分新藝術的海報藝術家,柏彤的石版海報並非為了廣告宣傳,畫面中沒有文字說明,換句話說,柏彤的海報並非單純的商業廣告,而可單獨存在,一如藝術品般。

保羅‧柏特昂,荷蘭女王肖像(Sa Tres Gracieuse Majeste La Reine Wilhelmine)

保羅‧柏彤,荷蘭女王肖像(Sa Tres Gracieuse Majeste La Reine Wilhelmine)

柏彤創作了一系列以女人為主題的海報。這張海報的主角是法國知名的舞台劇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1844-1923)。莎拉的舞台劇生涯始於1862年,入法國最負有聲望的劇院戲劇院(Comédie Française)接受培訓,不久後,在法國劇作家哈辛(Jean Racine, 1639-1699)的《伊斐伊妮亞》(Iphigénie en Aulide)一劇中演出一小角色,當時並未特受矚目。之後,她決定離開法國,在比利時成為亨利王子的情婦,1864年,當他們的孩子出生後,王子想與莎拉結婚,但家人反對,並說服莎拉結束他們的關係。1867年,她成為法國歐德翁劇院(Odéon)一員,在這奠定了她在戲劇界的地位,成功演出李爾王的么女科黛麗亞(Cordelia)及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的悲劇《吕布拉斯》(Ruy blas),令她功成名就的,則是在拿破崙三世御前演出劇作家柯佩(François Coppée, 1842-1908)的獨幕劇《行人》(Le Passant中的吟遊詩人。

莎拉•伯恩哈特照片,攝於1865年。

莎拉•伯恩哈特照片,攝於1865年。

1870年代,莎拉重返法蘭西劇院,成功演出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的《莎伊》(Zaire),後又飾演雨果的《艾爾納尼》(Hernani)中的貴族女子多娜(Dona Sol),據說生動得讓作者都落淚,這一系列的舞台劇演出,為莎拉贏得「女神」的尊稱,並獲邀在歐美演出。

1894年,莎拉需要海報藉以宣傳新劇《吉絲夢妲》(Gismonda),與初到巴黎的慕夏一拍即合,自此,兩人合作過多款石版海報,也因此讓慕夏的作品與名聲隨著戲劇演出而普為人知。

慕夏,《吉絲夢妲》(Gismonda)海報。

慕夏,《吉絲夢妲》(Gismonda)海報。

我們這件1901年的作品,相較慕夏濃郁的多彩色調,顯得低調淡雅。柏特昂運用新藝術蜿蜒多變的線條及豐富的鳶尾花描繪,採用秋天的橘黃色系,讓作品更添浪漫神祕的想像空間。

作者:保羅‧柏彤(Paul Berthon )

名稱: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署名:版上左下角署名Paul Berthon。

技法:彩色石版(Lithograph in colors)。

年代1901或稍晚。

尺寸:51 x 36 cm。(P K-048)

K-048 Paul Berthon. Sarah Bernhardt, 1901